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诗歌鉴赏备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B.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D.“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隽永B.豪放洒脱C.简洁明快D.深沉哀婉 (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C 解析:(1)C (2)A (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 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韵脚、题材、句子含义的基本能力。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2)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答案:D 解析:(1)D (2)①宦海浮沉,飘泊倦怠。“湖海倦游客”表现出词人官途江湖上,身心俱疲的状态。②凭古伤今,怀才不遇。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③渴求清明政治,盼望贤主赏识。结尾词人表达渴求被遇的心声,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 【解析】【分析】(1)D选项,“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误,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故选D。 (2)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

ca****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