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doc 立即下载
2024-09-28
约6.5万字
约57页
0
20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doc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B.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C.“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D.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A
解析:(1)A
(2)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解析】【分析】(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故选A。
(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故答案为:⑴A;
⑵①秋景凄清;②亲友相别;③功业无望;④羁旅漂泊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解析:上片开头发问,写眼前实景,借春花秋月等美好的事物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是实写;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之后又回到实景中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是虚写;下阙一开始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是虚写;最后将笔力集中到一个“愁”字上,自问自答,以江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突出了愁之多、恨之深。诗歌虚实相生,起伏跌宕,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直抒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解析】【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这是实写。“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这是虚写。“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这是实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是想象之景,虚写。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化抽象为形象,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本词借助虚实结合,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情感。
故答案为:上片开头发问,写眼前实景,借春花秋月等美好的事物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是实写;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之后又回到实景中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

文档大小:20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