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一、初中文言文2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文选自课文《________》,它是国别体史书《________》中的名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3)最终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3)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的贤臣。有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明君。 【解析】【分析】(1)本文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皆:都。朝:朝见。 (3)《邹忌讽齐王纳谏》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⑴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⑵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⑶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的贤臣。有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明君。 【点评】⑴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课本内的注释,多留心多记忆,完成此题不难。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回答。 【参考译文】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①黔敖:齐国的一个富人。②蒙袂辑屦: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③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 ②从而谢焉_______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文中的“饿者”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例子也能体现这种精神?请举出一例。 解析:(1)不食嗟来之食 (2)给……吃;道歉 (3)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饿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看重人格,宁死不屈。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解析】【分析】(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拟:不食嗟来之食; (2)①以待饿者而食之:用来等待饥饿的人来吃。食:给……吃;②从而谢焉:便向饿汉赔礼道歉。歉:道歉。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做该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重点词语有:唯、斯。译文: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这个地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联系文章的主题:骨气。可以联想到“朱自清宁可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 故答案为:⑴不食嗟来之食 ⑵

ca****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