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项中考题集锦(word).doc 立即下载
2024-09-28
约9.9万字
约89页
0
30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文言文专项中考题集锦(word).doc

中考文言文专项中考题集锦(word).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文言文专项中考题集锦(word)

一、初中文言文2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骈死(________)
②见(________)
③等(________)
④策(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答案:D
解析:(1)并列而死;同“现”显现;同样;驱使(鞭打)
(2)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
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D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受摧残的悲惨遭遇,揭示了食马者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愚妄无知的形象,表现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突显其愚妄浅薄.
写作手法: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伯乐”比作识人才的人,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文章无一字直接说到人才,却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人才有志难申的愤懑不平,嘲讽和鞭挞了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
【解析】【分析】(1)本题中古今异义词,等:同样。策:驱使(鞭打)。通假字词,“见”同“现”显现。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一食:吃一次食物。或:有时。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3)D.错误,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竟然连毛色、雌雄都分不清。
(4)题目要求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内容合理解答即可。如,阐明道理:文章开头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接着写千里马因没有伯乐发现的悲惨命运,突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文章的第二三段着重写“食马者”无知浅薄的行为与伯乐形成对比,进而揭示了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1、并列而死2、同“现”显现3、同样4、驱使(鞭打)
⑵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⑶D
⑷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受摧残的悲惨遭遇,揭示了食马者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愚妄无知的形象,表现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突显其愚妄浅薄.
写作手法: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伯乐”比作识人才的人,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考文言文专项中考题集锦(word)

文档大小:30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