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考向·考法综合练(十)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华严经》日:“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①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②决定着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③源于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的理念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精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6.“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如何在大脑中储存信息,以便下一次能够找到相同的路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就展示了较高认知功能的细胞基础,他们发现了大脑的定位系统,即“内部的GPS”,从而使人类能够在空间中定位自我。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一切物质具有反映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③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独立存在④科学实验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7.“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如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凌晨,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为“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的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开普勒-452b”的发现使已确认系外行星的数量增加到1030颗。这说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对认识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④没有尚未认识之物,只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要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④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近年来,网络热词层出不穷,“依法治国”“APEC蓝”“任性”“创客”等成为近期网络流行语,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