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历史复习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 了解“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4、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充分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特别是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文献,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革”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要点: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八大召开,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使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以及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遭到重大挫折: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历史的伟大转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左”的错误没有及时清理,党和国家工作一度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确定下来,标志着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建设迈进了现代化进程。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践踏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导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 教学: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要求掌握中共八大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思考分析:“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给党和国家的政治建设带来了哪些危害? 二、历史的伟大转折: 1、在徘徊中前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工作徘徊的原因是什么?并总结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将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资产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材料二: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回答问题: ①两段材料表达的错误倾向是什么?这种错误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 ②现在,我们要从这个历史事件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意义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阅读材料: 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回答问题: ①江泽民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③你认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里程碑,提出了要健全法制,做到要有发可依,有法必依,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 “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挫折,要从根本上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文革”结束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很大成就;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治国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 四、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