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3讲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经济建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分解考纲细化以背诵案、教材为载体,以学生问题反馈为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题目一般难度不大,但是有部分题目设置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稍大,要予以特别注意。 复习过程中关注热点:关注经济新常态、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考查相关问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结合具体事例,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说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到背面) 三、问题探究 问题一: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分 1.下列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认识,正确的有 A.我国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人们的消费已经是富裕型消费 D.是少数人的小康,贫富差距大 2.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 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②优化结构,提高效率③使所有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归纳总结: 问题二: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 3.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盲目性 B.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C.坚持统筹兼顾 D.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归纳总结: 问题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 4.“人口红利”,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局面。然而人口红利的消失也会对我国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表现在 ①倒逼企业走出劳动力“低成本陷阱”②挤压企业利润提升的空间 ③促使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④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由下图所反映的某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可知,该省 ①农业基础地位不稳固②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③经济增长过分依靠工业④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在人大会议上,李克强作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从长远看,向污染宣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③坚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④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归纳总结: 附:考点一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不 同 点标准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生活 质量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发展 状态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存在差距发展比较均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相同点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考点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①地位: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措施: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①地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②措施:“坚持一条道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两个方针”: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两个关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②措施: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