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请你根据《乡土中国》相关内容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写出对“熟人社会”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不少于80字。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阿Q正传》) B.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拿来主义》) C.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祝福》) D.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为了忘却的记念》) (2)《乡土中国》和《红楼梦》存在“互释”的可能。以下核心观点与主要情节之间无法“互释”的一项是() A.识不识字并非愚的标准。——王熙凤治家 B.家的性质是族。——荣宁二府共庆元宵节 C.乡土社会需要阿波罗式的情感——黛玉宝玉木石前盟 D.个体被波纹所推及就发生联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3.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化的一项是() ①安土重迁②叶落归根③克己复礼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⑥日新月异⑦兄友弟恭⑧眉目传情⑨人怕出名猪怕壮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A.①③⑤⑨B.②⑤⑦⑧C.①④⑥⑨D.②⑤⑧⑩ 4.阅读下面几则新闻材料,运用《乡土中国》第4~7章中的概念来解释和评析这些新闻事件。 材料一:一辆装载了9吨新鲜活鱼的大货车在沪昆高速上饶境内发生侧翻,活鱼撒在公路上。附近的村民“闻风而动”,纷纷拿来袋子哄抢。这样的情况实非首次,众多侧翻的大货车都被疯抢过。 材料二:刘女士近日乘坐高铁从北京去往上海。初次乘坐高铁的4岁儿子非常兴奋,在车厢内大声嬉闹,且不时离开座位搅扰其他乘客。其时正是午休时间,有人提醒刘女士约束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安静一些。刘女士却说孩子活泼好动是好事,大人不应该和孩子计较。到刘女士的孩子睡觉时,她却指责邻座乘客看手机视频吵到孩子,要求人家戴上耳机。 材料三:今年大学毕业的小李,原本在郑州做着网站开发的工作,但在家人的一再敦促下,回家接替父母管理工厂。他发现工厂管理不规范,但刚要整顿就遇到了难处:工厂的管理人员不是“舅舅”就是“伯伯”,新的想法不仅没有实行,还被长辈们训斥,说他“不安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纵观费孝通的研究经历,他善于建立一些概念。赵旭东曾经概括了费孝通一生研究的关键字——行、访、实、知、觉。这几个字,实际上讲明了费孝通认识中国社会的全过程。 费孝通一生的社会调查,首先强调“行”。他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作《行行重行行》,这本著作收录了费孝通在各个地方考察所写的报告。费孝通每访一地,就把考察所写的调查报告,全部都记录下来,所以叫“行行”。费孝通认为一个社会科学学者应该多出去看看,反复看,从他的《十访江村》《五访瑶山》可知他不是只去一次,而是反复跟踪观察。这个行,其实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每个人的直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的分辨力是极强的,所以只要走得多看得多,知识积累也自然会增多。 第二就是“访”。他除了行以外还要访,他不断地访问家庭,访问个人,访问工厂,不断地到不同的地方做实地调查与访问。 第三个就是“实”。费孝通一生追求实践,志在富民。所以他的研究与调查的应用性是非常明确的。费孝通做的不是纯理论研究,他一直做的是应用性研究,所以他前往美国丹佛领受应用人类学协会颁发的马林诺夫斯基奖的时候,演讲的题目就是“迈向人民的人类学”。费孝通丝毫不隐瞒他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做实事的研究目的。 第四个关键词是“知”。从认识的角度来讲,我们通过行动、访问、实地考察,最终的目的是去感知、认识这个世界。在整合完调查材料后,需要形成一种概念,并用理论性的话语将其解释出来,所以知就是要通过实际调查去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从其他人说的话中,看到话语背后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综合能力去分析它。费孝通之所以能够提出那么多概念,是因为他不断地行与访,进行感知和分析。费孝通的很多概念到现在依然被广泛讨论与使用,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用好其实更加不易。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觉”,这是另外一个境界了。费孝通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