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四课第一节同步习题.doc 立即下载
2024-10-25
约6.6千字
约8页
0
17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四课第一节同步习题.doc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一节同步习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第四课第一节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高考上海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A.高产、高效、高利润、安全、生态
B.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
C.高产、高投入、高效、安全、生态
D.高产、高利润、优质、安全、生态
解析:选B。本题考查现代农业的特征,属于对知识的识记。
2.(2012·辽宁本溪第一次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有三大政策对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产生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免除农业税;三是允许土地经营权流转。下列与三大政策直接对应的意义表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
③实现农村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④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免除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3.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为此需要()
①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农业的现代化虽然离不开工业的现代化,但发展农业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毕竟是两回事,④应排除。
4.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B.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C.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D.是国家积累资金的主要来源
解析:选A。注意题干的限制性,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而不是问工业作用的“一般”表现。工业不断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因而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5.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条件。信息化有利于()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①②③正确;④与信息化无关。
6.(2011·高考北京卷)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2000年2010年第一产业27.1%15.1%10.2%第二产业41.3%45.9%46.8%第三产业31.6%39.0%43.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产业比例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在减少,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加,服务业和劳务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意味着服务业和劳务消费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总值的绝对减少。材料没有提到出口,所以②与题意无关。故选D。
二、非选择题
7.国家统计局于2011年7月11日发布公告,201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2.5%。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八年增产。在旱情严重条件下,我国粮食为何仍然连年增产?答案在于:这几年,国家支持粮食生产年年有新政策,补贴范围不断加大,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与农民群众务农种粮形成了巨大合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扩大,种粮投入得到保障。各地集中改造了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得到提高。农业部门改革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优粮工程、高产创建等项目,粮食单产连年提高,为增加总产提供了持续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粮食“大旱之年夺丰收”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旱灾为情景设置试题,考查宏观调控、农业地位等知识。考查识记、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高考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的考查思想。解答时应明确各项措施最终都落实到发展农业上。
答案:(1)国家连年推出支持粮食生产的新政策,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政府、集体和农民不断增加种粮投入,为发展粮食生产提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中政治 经济常识 第四课第一节同步习题

文档大小:17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