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1)作者:①。 (2)内容: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 (1)作者:②。 (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 (1)作者:③。 (2)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修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④、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地位: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⑤修筑的。 (3)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 (1)修建: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布局:明朝北京城有⑥、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⑦,是北京城的核心。 (3)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知识点三小说和艺术 1.小说 书名成书时间作者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⑧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水浒传》元末明初⑨优秀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代中期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2.艺术 (1)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⑪等。 (2)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⑫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⑬》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自我检测】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郭沫若诗云:“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材料中的“夫子”是指() 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扁鹊 2.这是明代的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涉及种植、纺织、熬盐、制糖、制陶、冶铸、制造车船、造纸、采矿、兵器、酿酒等数十个行业领域,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3.明朝建立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其目的是() A.划定北部边界 B.防止匈奴的南下进犯 C.彰显明朝强大国力 D.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临洮—辽东B.鸭绿江边—嘉峪关 C.临洮—山海关D.山海关—嘉峪关 知识点三小说和艺术 5.下面的一组邮票取材于() A.《三国志通俗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牡丹亭》 6.明代著名戏剧《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其作者是() A.汤显祖B.马致远C.关汉卿D.施耐庵 答案 【预习速填】 知识点一①李时珍②宋应星③徐光启 知识点二④鸭绿江边⑤明代⑥宫城⑦故宫 知识点三⑧罗贯中⑨施耐庵⑩吴承恩⑪徐渭⑫汤显祖⑬牡丹亭 【自我检测】 1.C2.D3.D4.B5.A6.A

ca****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