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x 立即下载
2024-10-30
约1.2千字
约15页
0
51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x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PPT课件.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概念: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战国时期,法家强调“明主治吏不治民”,形成了一套以法治吏的主张,且已出现御史和监察法。汉代在“察吏是治国之本”“尊君抑臣”等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以御史大夫、司隶校尉等为首的监察系统;同时划天下为十三州部,设刺史巡察地方,并且制定了《六条问事》。唐朝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在地方则以“道”为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分巡州县;通过制定《监察六法》,使监察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并将户口、赋役、农桑等列为监察的内容,同时加强司法监察。宋代利用监察官加强对宰相的监督;在各路设置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等中央派出机构,兼具监察地方官的职责,直接对朝廷负责;监察立法则以皇帝颁发的诏、敕、令为主要的法律形式。明初,御史台与中书省、都督府地位并重,旋即设都察院取代御史台,将台、察合并为一个机关;在地方建立了御史巡按制度;监察法由简单、单行法规趋向系统化。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管子·桓公问》首先追溯了古代“圣帝明王”为了“察民之所恶”而设立的议事机构。
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秦朝监察制中央:沿袭汉制设御史台(宪台)
地方:由朝廷不定期派巡御史
隋唐监察制宋代
中央:设御史台
地方:设通判
元代
中央:设御史台
地方:设行御史台和提刑按察使司
明代
中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和厂卫机构加强监察。
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
清代
中央:雍正时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乾隆时颁布《钦定台规》
地方:总督和巡抚兼有监察权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的特点,并归纳其主要作用。(16分)(1)特点:监察思想引导监察制度的构建和监察法规的制定;(该点若答“监察思想和制度形成的历史悠久”给2分)监察机构在改革中发展,权力和地位不断提高;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监察对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监察形式趋向多样化和规范化;(该点若答其中一个小点给2分,两个小点给3分)监察立法趋于完善和系统化。(12分。每点3分)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澄清吏治;有效地维护、加强了中央和君主的权威。(4分。每点2分)特点:①监察思想引导监察制度的构建和监察法规的制定(或“监察思想和制度形成的历史悠久”);
②监察机构在改革中发展,权力和地位不断提高;
③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
④监察对象的覆盖面逐步扩大;
⑤监察形式趋向多样化和规范化;
⑥监察立法趋于完善和系统化。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文档大小:51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