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并学会提炼四字小标题。 4.初步领悟记叙文的写人记事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并学会提炼四字小标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并学会提炼四字小标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词课件、狼牙山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在抗日战争期间,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和尊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出示图片:河北易县“狼牙山”和“狼牙山纪念塔”) 师:同学们看这座山,就是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山顶上有个纪念塔,同学们知道是为谁而建的吗?(板书:画一幅简易山峰图,为四字标题做准备) 生(齐声):五位壮士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五位壮士的事迹吗? 生:五位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引敌人上绝路到山顶,弹绝跳崖身亡。 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五位英雄的英雄事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会的字词画出来,并在读完之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①读课件上的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 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②初步理解词语: 斩钉截铁—— 悬崖绝壁——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居高临下—— 2.师:回答老师刚刚提的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生交流归纳: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要求概括要简练) 3.师:①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生: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的主力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2)将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3)将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讲了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奋勇歼敌。 第五部分(6-9)讲五位壮士跳下深谷,壮烈牺牲。 ②师:段落划分完了,那么同学们看看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提炼一下每段的意思呢? 师:老师先给同学们概括一下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务”(板书:接受任务,在山脚位置) 师:同学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用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其他几段吗?同学们试试看,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三分钟。(小组讨论)(巡视指正) 师:同学们概括好了吗,来说说看,第二段同学们怎么概括的? 生:诱敌上山 师:第三段呢? 生:引上绝路 师:好,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生:事情的发展顺序(预习解决) 师:那么全文的顺序课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练习朗诵课文。(分组读) 三、再读课文,引发疑问 1.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理解“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 2.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题,是学生感受课文,为深度解读课文做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初步解读重点段落。 1.(开火车)学习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师:同学读完告诉老师,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敌我数量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敌众我寡 生:“大举进犯”,“集中兵力”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土灰敌我力量悬殊,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重任。读出五壮士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坚决完成任务的豪壮之气。(板书:画出敌我数量,让学生体会。) 2.学习朗诵文章第二部分。 师:那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描写五位壮士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画出来,并在边上写上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五壮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位战士的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读出五壮士的豪迈。 五、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

hj****2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一种胃肠道超声检查助显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