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doc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2.4千字
约3页
0
2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doc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三国鼎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三国的建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难点:理解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历史创作的文学作品,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成份,那么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的真实面目又如何呢?第16课三国鼎立
(二)、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阀割据,其中曹操的势力发展迅速。
1、曹操势力的发展、强大:
曹操占据河南一带,196年,曹操率军把汉献帝从洛阳迎接到许,总揽军政大权,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济上,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兵士耕田,招募流亡农民垦荒,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
2.官渡之战: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
3、意义: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他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自己。
2、过程:
曹操占领荆州后,刘备率军从樊城退往夏裤口,他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听从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曹军的兵力有20余万,孙刘联军只有约5万人,梁俊在赤壁对峙。
曹军远道而来,士兵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有流行疾病,以致刚一交战,曹军便失利,撤到江北。
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
针对曹操这一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
3、意义: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赤壁之战后的背景。
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领四川。
2、三国鼎立的建立: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本课小结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统一走向分裂又逐渐统一的过渡期。经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三个政权的相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文档大小:2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