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3.2千字
约4页
0
2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要求】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
(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
3.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影视事业的发展;
(3)互联网的兴起。
【活动1: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近代社会生活
(1)原因:①外因:西方渗透和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内因: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动。
(2)表现:①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后,
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②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出现,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豪宅。
④社会习俗
时期变化特点戊戌变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变化大,
变化小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交通工具
(1)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唐胥铁路)。
②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九五(2019-2019年)”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公路:①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随后,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意义?)
②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4)航空:①1909年,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①近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假设中国第一条线。
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线。
(2)电话: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②到2019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三、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分别利用《时务报》《民报》《新青年》宣传新思想。
(3)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4)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创办《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丰富。
(5)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影视业
(1)电影:①1905年,中国人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5年,《》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③新中国成立初,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
电视:年,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3)互联网:①概况: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特点:速度快,和强,被称为“第媒介”。
③影响: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方式。
【活动2:知识运用与思维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
材料三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材料三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活动3:课堂检测】
1.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2.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档大小:2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