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1万字
约12页
0
4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docx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
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
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
4.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1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
(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孟子的思想
(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思维点拨]“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关系密切。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
[知识拓展]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和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它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易混易错]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二、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政治思想:消极避世,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
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及主张
代表人物主张李悝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著有《法经》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4.历史影响
(1)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易混易错]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墨家的主张
1.创始人:战国初期的墨子。
2.学派特点: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其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3.主要思想
(1)思想主旨:“兼相爱、交相利”。
(2)具体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4.主要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

文档大小:4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