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 文档详情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3.8千字
约4页
0
1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解析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答案C
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符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内容。
答案C
3.下图邮票是1950年发行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邮票,它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本题易错选C项或者D项。原因在于混淆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的内容。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落实这一方针,毛泽东访问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4.(2019·四川资阳高一期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新中国下列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另起炉灶”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发展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
答案C
5.“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解析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说明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4月至7月,苏、美、英、法、中等国外长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答案C
6.越南胡志明曾说:“在会议上……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中的“会议”()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解析“越南”“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等信息显示,该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D。
答案D
7.(2019·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A.单边主义		B.另起炉灶
C.科教兴国		D.求同存异
解析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答案为D项。
答案D
8.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
A.“求同存异”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
B.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抗美援朝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