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1
约2.4千字
约2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主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ocx

主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安徽十年真题
命题点1经济的发展
1.[2019安徽,2]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2009安徽,3]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3.[2019安徽,11节选](2)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2019安徽,13节选]【】(3)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
命题点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5.[2009安徽,11节选](3)生活于两宋之交,词风委婉清新,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名作。
命题点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6.[2019安徽,11节选](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毕昇发明的的称赞。
7.[2019安徽,13节选](1)宋朝发明的,应用于航海,保障了人类在大海上航行的方向。
备考提升演练
1.[2019预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③设置通判监督地方知州④掌控地方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9滨州]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子”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3.[2019六安皋城中学月考]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4.[2019淮安]《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学习和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B.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5.[2019预测]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忽必烈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改正:
【】(2)宋朝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加强,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改正:
【】(3)元朝设置驻藏大臣,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改正:
【】(4)元朝时期在今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把台湾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改正:
主题六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安徽十年真题
1.A2.C
3.(2)占城稻
4.【×】(3)“明清”改为“两宋”
5.(3)李清照
6.(2)活字印刷术
7.(1)指南针
备考提升演练
1.B2.D3.A4.C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主题六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