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doc / 文档详情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doc 立即下载
2024-11-02
约1.7千字
约3页
0
1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doc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
零是一个界限。我们看温度计,温度就有“零上”与“零下”两种情况。如昨天最高气温是8摄氏度(注意:不要把“8摄氏度”说成“摄氏8度”,因为摄氏度”是一个度量单位,三个字不能分开),最低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通常我们称“零上”为“正”,零下为“负”。“正”的量用正数表示,“负”的量用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所得的数)表示。那么,昨天的气温范围就是-4℃~8℃。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必须用正数与负数。
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是:负数在世界上最早出现于我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5年)编成的一部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方程章”中。这一章已讨论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我们知道,解方程组时,在消去一个未知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其他未知数的系数为负数的情形。因此解方程组必然要引进负数概念。《九章算术》中指出:“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当时是用算筹来进行计算的,所以在筹算中,相应地规定以红等为正,黑筹为负;或将算筹直列作正,斜置作负。这样,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能用正负数明确地加以区别了。
在《九章算术》中,除了引进正负数的概念之处,还完整地叙述了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正负术”。即“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段话的前一半说的是减法法则,后一半说的是加法法则。它的意思是:同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得负,零减负得正。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得正,零加负得负。
外国首先提到负数的是印度人巴士卡洛,那已是公元1150年的事了,比《九章算术》成书迟1千多年。即使到那时,对负数感到迷惑不解的仍大有人在。例如法国大数学家韦达,他在代数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却努力避免引进负数,在解方程求得负根时统统舍去。1544年,德国人斯梯弗尔还把负数称为“荒谬”、“无稽”。他们的主要障碍就是把零看作“没有,所以不能理解“比没有还要少”的现象。直到1637年,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儿发明了解析几何学,创立了坐标系和点的坐标概念,负数才获得了几何意义和实际意义。确立了它在数学中的地位,逐渐为人们所公认。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数学巨著《九章算术》中的“正负术”与“方程术”不仅是我国数学中的两项伟大成就,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份十分可贵的财富。
不过,《九章算术》并没有完全解决正负数的乘、除运算。“负负得正”这一法则,是公元11世纪我国宋朝的《议古根源》一书中阐明的。毫无疑问,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捷足先登的。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小学里只学习正数与零,这样就不能做“小数减去大数”的减法。有了负数后,在数集合内,任何减法都是可以进行的。另外,加法、乘法、除法(除数不为零)也都是可以进行的。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我国古代的正负数

文档大小:1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