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doc 立即下载
2024-11-02
约2千字
约3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doc

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收集材料,说出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通过材料合作探究明朝灭亡的原因。
2、通过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讲述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等史实,理解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3、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学法提示】	
1、论从史出,充分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2、充分运用教材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
3、自主合作交流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解决基础问题。
【学习材料】史料解读
(一)材料一: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初,攻占洛阳。李自成夺取洛阳后,俘获官军3000人,收缴了一批武器辎重,大大改善了农民军的装备,并使自己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他没收了福王府中金银财货和大批粮食物资,发布告示开仓济贫,大赈饥民,令饥民远近就食。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攻占洛阳、襄阳,宣告了明朝围剿政策的破产。
材料三: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的统治被农民起义推翻。
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根据材料二,学生抢答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发展壮大的是哪一支?
3.结合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说说李自成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
(二)材料一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后果?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把要点用彩笔标注在教材上)
目标导学一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4页内容,说出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2分钟)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讲述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影响?(2分钟)
目标导学二
3、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86页内容,讲述有关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相关史实(爆发的原因、代表、口号、受欢迎的原因、建立政权、推翻明朝)。(4分钟)
目标导学三
4、通过阅读教材自学说出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2分钟)
【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轻松尝试)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B、社会动荡C、土地兼并严重D、陕西北部大旱
明末农民战争中,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是()
A、李自成B、张献忠C、黄巢D、张角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
A、崇祯B、天启C、万历D、隆庆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其原族名为()
A、鞑靼B、畏兀儿C、藏族D、女真族
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
下列选项中不是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是()
A、明朝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又遭天灾D、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
A、进入西安时B、进入中原后C、进入成都时D、进入北京时
二、综合探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季北略》
材料二吃他娘,穿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绥寇纪略》
材料三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明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
3.上述材料中“闯王”指的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闯王”为什么受到民众的拥护?
【拓展延伸】预习第18课,请回答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七年级历史《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导学案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