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2
约2.6千字
约4页
0
46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胡晓玲
教学目标
1.掌握近代以来人们衣、食、住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2.通过研读与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及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感受生活变化中的现代化进程。
重点: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难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以网上流传的段子导入
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条鱼,到底是捡还是不捡?
捡起一看,还是一条活鱼,回家油炸可好吃了。又想了想,有鱼又要油,还要厨房,还要找个媳妇来做。媳妇一定有娘,又多了个丈母娘!要娶她姑娘,一定开条件:要房、要车、要钱……我恍然大悟,赶紧把鱼扔了。
现在房价涨的这么厉害,肯定是开发商扔的!我的妈呀,差点上当!
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使用权,并允许土地自由转让,标志着商品房时代的到来。如今丈母娘找女婿的标配是房子+车子,那么近代社会的丈母娘对女婿的要求会是什么呢?(从衣、食、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思考)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感受变迁(大约20分钟)
请欣赏情景剧,找出情景剧和课件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表现。(任务安排:1-3组找出情景剧中服饰方面的变迁;4、5组找出情景剧中饮食和住宅方面的变迁;6、7组找出情景剧中社会习俗方面的变迁),结合导学案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一环节主要分析归纳服饰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服饰的变革

鸦片战争后西装、中山装
20世纪20年代女性着装改良旗袍
近代男子
长袍马褂
满清女子着装宽松肥大

20世纪50、60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70年代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改革开放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饮食的变革

19世纪40年代
西餐、西菜西点传入
近代四大菜系
鲁菜、粤菜、
川菜、淮扬菜

居室的变革

20世纪30年代,西式住房出现,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京津地区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西式家具

北方典型民居四合院

婚姻礼俗仿效西式
婚礼;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成为时尚
社会习俗的变革
婚姻风俗: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火葬
丧葬礼俗:土葬

其它社会习俗: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实施公历,社交场合
常见礼节由跪拜作揖变为点头鞠躬、握手,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步入社会。

课堂活动:
请你帮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或者是1949——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的某位丈母娘拟一份找女婿的要求。(从衣、食、住和习俗等方面思考)
第二环节探寻本源(大约15分钟)
小组讨论: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和原因
提示:探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应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去思考。
特点:①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始终保持本民族色彩。
②发展不均衡。开放口岸和都市变化快,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变化慢、小。
③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原因包括:
时间原因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前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工业的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一化三改造、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左倾思想改革开放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和思想的解放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原因的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为政治、经济、思想,从而归纳原因可从政治:政治运动、政府政策,经济:生产力发展;思想:外来文化传入、思想解放、科技的进步。让学生学会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解决历史原因的分析,从而教会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并进行历史解释的训练。
课堂练习
材料二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二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10分)
答案提示:材料一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媒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因果: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环节理性对待(大约7分钟)
情景剧中的大学生抱怨路边情侣欺负单身狗,早恋低龄化,不知道该过哪个情人节?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档大小:46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