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doc 立即下载
2024-11-02
约3.6千字
约8页
0
4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doc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著作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提升历史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技名著。
难点:小说和戏剧。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明朝时期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戏剧三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三个方面内容并列呈现,对科技、建筑内容着笔有所侧重。学习这三部分内容,应在明朝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它们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历史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紫禁城的图片,提出问题:请问故宫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能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新知
(授新课)1.北京城与明长城
展示《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皇都积胜图》,提出问题:观察图片,北京城的建筑结构是什么样?
活动与探究:
同学们游览过故宫吗?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结构和风格(特点)?你游览后有什么感想?
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展示明紫禁城平面图)
材料二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2.明长城
明朝长城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有何特点?(明朝疆域图、明长城示意图)
(1)明长城只有城墙吗?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各有什么功能或作用?相传当年建造嘉峪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块砖。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展示八达岭长城)
(2)结合以上所学,说一说明长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辩一辩:
有人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稳定的边界?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阐述。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位于明朝北方边境线以南;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势险要;处于北方游牧地区和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学生回答问题:城墙、城台、关城、烽火台等构成。
城墙是主体;城台是突出于墙外的台子,可多面攻击来敌;关城是重要的驻兵和防御据点、关卡;烽火台传递敌情。
劳动人民的智慧,建筑水平的高超。
防止北方蒙古族南扰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同沿线的道路、屯田、驻军、卫所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学生自由辩论。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北京城的建筑结构。
以学生亲身感受谈故宫的建筑,增加对紫禁城建筑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了解紫禁城的特点。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建筑智慧。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已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作用,可以得出结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让学生辩证的看待长城的修建其功能和影响。2.科技名著
动动手:
著作作者主要内容特点和价值作品类别《本草纲目》《开工开物》《农政全书》学生填完表格后,提出问题:从图表主要内容上的数字、特点和价值,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哪些特点?
故事会:
同学们,你们能搜集哪些关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故事?结合三位科技巨人生活与创作经历,说一说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空。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文档大小:4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