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 文档详情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立即下载
2024-11-03
约2千字
约5页
0
1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选择题
1.石家庄棉纺厂和华北制药厂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其所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就是A、B、C三项,“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中苏联的援建体现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故选A。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中国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交替上升
B.西方外交孤立和中国外交一边倒
C.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内外环境恶劣
D.中苏关系破裂和中美关系缓和
解析:B读图可知,1950~1955年中苏贸易额比重不断上升,而中国与西方贸易额比重却大幅度下降,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和中国倒向苏联的政策。A项交替上升表述错误;C项图片中反映不出;D项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3.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D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戴高乐认为,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4.一位外交官曾说,这次会议之所以能自始至终贯穿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让世界相信撇开中国就谈不上亚洲和平和世界繁荣,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周总理的卓越的外交战略和政治才干。材料中的“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日本东京	B.印度尼西亚万隆
C.瑞士日内瓦	D.美国旧金山
解析:B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并明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印度尼西亚万隆。故选B。
5.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此文评价的事件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解析:B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61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第一次提出;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B。
6.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巩固了中国南方边疆的安全。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首倡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解析:D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等信息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非选择题
7.中国倡导的“和谐外交”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论语》
材料二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迎来了80多位国家首脑,中国全力开展史无前例的奥运外交,展现了大国气魄。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参加会议的国家的共同之处和要求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分析奥运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及这次外交盛会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只要找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即可。第(2)问通过概括材料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国的共同之处和要求。第(3)问要注意从中国实力、外交理念、外交行动、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1)“和为贵”。
(2)“求同存异”方针。共同之处和要求: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都要求发展自己国家的民族经济。
(3)原因:中国自身的强大;“和谐外交”理念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大国关系的相对改善;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
影响:彰显了中国和平友好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和谐外交”理念的成功实践。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