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乱”也是一种资源.pdf / 文档详情
“乱”也是一种资源.pdf 立即下载
2024-11-07
约1.1万字
约6页
0
57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乱”也是一种资源.pdf

“乱”也是一种资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乱”: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
涨,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主动构建,个性解读时,课堂往往显得混乱,有时简直称得上
无政府状态,它与传统的有序的课堂格格不入,因为它具有无规律性、不确定性、随机性、
偶然性等等特点,故常常受到教师们的排斥和抵制。但是“乱”也带来变化,为新事物的产
生提供了机遇,如果能有效地把握住“乱”,那么“乱”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看到的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稳定、条理、顺利的课堂受到大家的欢迎,这样的课堂使教师的
权威得以确立,使教师的意志得以有效贯彻,但对蕴含生机的教学过程设计得太细,控制得
过严,则会造成教学的僵化和呆板,使学生居于被动压抑的状态,遏制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
活动,但是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生命系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因为它面对的是一
个个处于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他们是鲜活的,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民主
自由的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和需要。因此预设得过细,控制得过严
的课堂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其弊端日渐明显,在新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案例1】《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教学片段——怕乱
在上《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这节课之前,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给孩子们准备了酒精、香
油、墨水、牛奶、等等各种液体。课上重点让学生来判断各种液体之间的溶解及不溶解现象,
心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太简单了。老师成竹在胸地上课了,第一个实验就是判断酒精是
否能溶解在水里?经过了猜测、实验之后,我让学生自己下结论。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能够
溶解,老师当然很高兴啊。就在这时,听到了一个声音:“谁知道啊?酒精也是透明的,水
也是透明的,到底有没有溶解又看不到!”孩子们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产生了怀疑,
老师连忙说:“酒精确实是溶解在水里了!”
学生敢质疑本是一件好事,可教师怕乱,于是不顾一切“快刀斩乱麻”。此时教师的话却严
重压制了学生的求知欲,甚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由于教师的怕乱,我不知道这位大胆的
学生以后是否还再敢举手说出心中的不解。我在想好课缘何精彩?不是我老师,是学生!是
学生的勇敢和质疑!而这样的质疑往往会被我们老师忽视或讨厌,因为这样会打破自己的教
学进度和计划,有些问题还会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无法处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往往会采用避
而不谈的方法蒙混过关,不敢、不愿去设置一些质疑的环节。其实我们大可以坦诚,这是问
题,就要勇敢的说我不知道,相信我们的孩子,有时候孩子们可以做我们的老师!
【案例2】《一杯水的观察》教学片段——自身底蕴不足
活动开始,学生探究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经历了从用综合感官观察研究,到借助工具(杯
子、饮料瓶)、比较水和饮料等活动。从设计方案到活动探究,学生显然对水的研究是比较
感兴趣的。通过交流汇报,大家共同讨论得出:像水那样可以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是液体。他们总结的答案还是和教科书上的答案相一致的,老师挺高兴的。
接着,老师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的液体了,大部分的学生根据"定义"说:墨水、胶水、眼泪、
汗水等是液体。这时有一个学生说:电流!老师电流也是液体!老师听到答案后停了下来,
这时马上有同学站起来说:“电流不是液体,液体是像水那样能摸得着的,但电流是摸不着
的。”老师马上点评说:你真聪明,液体是像水那样能摸得着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的。”听了
老师的解释,学生似是而非地点了点头。这时老师(意识到解释欠妥)又说:“我们下课后
再研究。”
教师把事先没想到的一下子没法回答的问题推倒课后,这是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应急手段,
但结果如何只有教师自己知道。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去寻找办法,去列举证据,为教师处理留出缓冲时间,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知识底蕴。
教师不可能是百科全书,若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解决,既激发学生收寻资料的兴趣,
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自己的负责。
【案例3】《分离混合物》教学片段——教材把握不到位
这是《分离混合物》的第二课时,孩子们继续汇报他们的方法和成果。一个孩子站起来边比
划边说:“我分离面粉和米的时候,拿了两张餐巾纸,在中间滴了几滴彩色墨水,然后把米
和面粉倒在一个杯子里混合,把那两张纸盖在杯子上面使劲儿摇,后来面粉就沾在纸上,米
就在杯子里了!”他刚说完立刻有孩子指出:他用滴墨水的方法是偷看书上的!当大家一起
翻书查看时,却发现餐巾纸上滴墨水其实是另一个活动:彩色墨水成分的分离。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乱”也是一种资源

文档大小:57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