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生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手机成瘾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活事件和压力。其中,手机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此外,中学生的反刍思维和同伴依恋也与其生活事件和手机成瘾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生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及手机成瘾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问题 1.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手机成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2.中学生的反刍思维与手机成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3.中学生的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4.如何进行干预以减轻中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结合量化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样本选择:选择一所城市中学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 2.数据收集: a)生活事件量表:使用生活事件量表对中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量化评估。 b)反刍思维量表:使用反刍思维量表对中学生的反刍思维进行测量。 c)同伴依恋量表:使用同伴依恋量表对中学生的同伴依恋进行测量。 d)手机成瘾量表:使用手机成瘾量表对中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进行评估。 e)个体访谈:选取部分个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同伴依恋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四、预期结果 1.中学生的生活事件可能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生活事件越多,手机成瘾程度越高。 2.中学生的反刍思维可能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反刍思维越严重,手机成瘾程度越高。 3.中学生的同伴依恋可能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同伴依恋越强,手机成瘾程度越低。 4.通过干预措施,如加强中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可能有助于减轻中学生的手机成瘾问题。 五、研究意义 1.拓宽对中学生生活事件、反刍思维和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的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2.提供针对中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干预策略和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参考,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3.为相关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等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推动中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的研究与干预。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为期半年,具体进程如下: 1.第一阶段(1个月):收集文献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和理论基础。 2.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研究方案,制定量表和访谈指南,并进行初步测试和修订。 3.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4.第四阶段(1个月):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整理和解读结果。 5.第五阶段(1个月):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 七、参考文献 1.叶丹(2016)。中学生反刍思维与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0(7),499-503。 2.李莉、朱康骥、陈芳(2020)。手机成瘾的发展机制及其干预方法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8(3),492-501。 3.郝健(2018)。中学生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及手机成瘾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4(4),513-519。 以上为本研究的初步方案,欢迎任何修改和补充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和指导,谢谢!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