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5-16
约1.2万字
约26页
0
3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湖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湖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湖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常”和“奇”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奇”始终处于“常”的附庸地位。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奇”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整体而言,诗文领域中“奇”观念的发展和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领域中的“奇”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路径。对于相对传统的诗文来说,作者并不面临对于自身文体存在合理性的解释问题,他们更多面临的是:面对固有的思想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传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并不断创新。对于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这类边缘文体来说,“奇”观念的展开首先面临着如何论证自身书写言说合理性的问题。在这类文体中,“奇”往往被细致区分为“奇人”“奇事”“奇文”三大类,并且都存在着鲜明的“常”中出“奇”之倾向。这反映出此类偏向于叙事性的文学样式,一方面在人物、事件、情节安排、文学书写等诸多层面上都有着“奇”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攀附传统儒家道德,以此来抬高自身的文化地位,论证自身的文化价值,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对诗文、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等领域中的“奇”观念进行一种高度的提炼与概括,不难发现诸多文学类型中的“奇”存在着一种共通性,这种共通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奇”具备一种超异性。无论是“奇人”还是“奇书”,都表现出一种对于寻常、普通的强烈超越愿望:“奇人”往往要和凡夫俗子拉开距离,而“奇书”也往往要同平平之作划清界限。文人在对“奇人”“奇书”进行激赏与标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对自身进行文学姿态的塑造与文化品位的彰显。
其次,“奇”具有一种对于当时文化秩序的颠覆性。“奇”往往表现出对于现有文学传统、文化体系的突破与重构。以“奇”自居的文人往往具备高度独立的人格特征,以文学革新、文化创新为最终目的。
最后,“奇”在发展过程中又体现出对于“常”的妥协性。无论是在诗文领域还是在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领域,“奇”都以突破现有秩序为目标,但最终又都回归到了“常”的路径上来。一方面,文人在求“奇”的过程中往往以“异端”“奇人”自居,充分表现出自我的特殊性。但另一方面,他们发现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意义的最大化,还是要回到主流的文化秩序中来。最终,“奇”和“常”在激烈的碰撞、交锋之后,往往会形成相互妥协、相互平衡的微妙关系。
(摘编自陈刚《奇观念与晚明文学研究》)
材料二:
“奇”在哲学层面上具有两重性,既表示“常”外见“奇”,又表示“常”中出“奇”。自发源伊始,小说就以其独特的虚构性特点构造着一个个神秘诡谲的奇幻世界,“常”外之“奇”多代表想象世界的神秘诡谲,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随着明代神魔一类小说的兴起,小说理论家多针对小说怪奇的内容对“奇”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要重视“常”中之“奇”。
金圣叹对于描写“牛鬼蛇神”等“常”外之“奇”的创作方法并不欣赏。他就认为小说的情节应该具有传奇性、惊险性,但这种奇险不能脱离现实,而应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如《水浒传》第五十四回的“陡然插入奇文,令人出乎意外,犹如怪峰飞来,然又却是眼前景色”。所谓“眼前景色”,是指情节的必然性、现实性;所谓“怪峰飞来”,是指情节的偶然性、传奇性。这表明情节的偶然性和传奇性寓于必然性和现实性之中,是符合生活逻辑的,从而给人以真实感和美感。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相比于《西游记》的一大优点就是不借助于鬼神。
然而,不去说鬼神怪异之事,并不等于就没有传奇性了。正相反,《水浒传》的传奇性极强,而原因就在于现实生活本身就包含了传奇性。“常”中出“奇”,“奇”以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为载体,这种“奇”不仅是描写对象的新奇,更多的则体现在作者运笔成文过程中发掘提炼的新奇写法与创意。例如,《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描写英雄人物不免带有夸张色彩。有些小说家总是喜欢把英雄人物写得超凡入圣,将英雄人物“神”化,却因此失去了真实感。在《水浒传》中,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极高,称其简直是“天人”“神人”。但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可贵之处在于虽把武松刻画成“神人”,落脚点终究是“人”,而非“神”,未将武松“神”化。金圣叹评武松打虎:“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这种“极近人之笔”,正是小说创作中高度的艺术概括与提炼手法,是使常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湖北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和参考答案

文档大小:3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