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ppt / 文档详情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ppt 立即下载
2024-11-25
约3.9千字
约41页
0
38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ppt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一)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结构心理发展阶段论
1.口唇期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又将口唇期分为两期:第一时期是0~6个月;第二时期是6~12个月。

从出生到6个月,儿童的世界是“无对象的”,他们还没有现实存在的人和物的概念,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舒适的感觉,而没有认识到其他人对他是分离而存在的。

约在6个月的时候,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特别是母亲作为一个分离而又必要的人,当母亲离开的时候,他就会焦虑不安。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2.肛门期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排便时产生肛门区域黏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3.前生殖器期
约在3~6岁,儿童进入前生殖器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由3岁起,其“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所不同的是:(1)因生殖器未成熟,以至没有稳固的组织性;(2)倒错现象的存在;(3)整个冲动较为薄弱。这里,弗洛伊德所说的3岁后的“性生活”指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指出现男孩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异性父母。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Oedipuscomplex),即恋母情结。因此,前生殖器期又叫恋母情结的阶段。

4.潜伏期
随着建立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5.青春期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来到了,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有什么特点呢?弗洛伊德曾作过论述,而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Freud)则在其父亲论述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论文,进一步开展对青春期精神分析的研究。按照弗洛伊德及其女儿的观点,可以看到他们对青春期特点的看法。青春期的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到了青春期,个体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评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儿童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自我心理学”
艾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下表简明描述了艾里克森八个社会心理阶段,同时与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进行比较。⑴婴儿期(0~1.5岁)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二)行为主义观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信条。根据斯金钠的理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前一类行为是由经典条件发射中有刺激引发的行为;后一类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其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的作用下增强,这些强化,如食物、称赞、友好的微笑或一个新玩具,同样也能通过惩罚,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
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强调模仿,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行为。
由于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看到他的一位同伴推到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他想要的玩具,他于是也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这就是替代强化。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版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
儿童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儿童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能使自己能够获得成功的一种信念。(三)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理论核心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认知发展阶段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流派

文档大小:38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