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孟子》读书感悟.docx / 文档详情
《孟子》读书感悟.docx 立即下载
2024-12-05
约1.7万字
约29页
0
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孟子》读书感悟.docx

《孟子》读书感悟.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2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29页



《孟子》读书感悟
第一篇:《孟子》读书感悟《孟子》读书感悟邢继康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第二篇:《孟子》读书报告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读《孟子译注》有感摘要:孟子作为我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建立了一套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诠释孟子道德修养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创新提供更多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规范社会道德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人性善养气道德修养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孟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提出性善论,人皆有“恻隐之心”。同时,孟子言“吾善养浩然之气”,提出了很多道德修养理论。他提倡做人应该舍生取义,重气节,人要有信念,有理想,而且要坚定,为人不能贪财好色,迷恋享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他自己一生也在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如果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君王的认可,即使自己被授予高官,他也绝不为厚禄所动,宁愿辞官回家,过着布衣素食的简朴生活。孟子讲究气节,重义轻财,看重精神层面上的愉悦,不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宁愿简衣陋室,悠然过活,也不肥马轻裘,奴颜婢膝。这也是孟子寿高达84岁的原因之一。《孟子》一书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共计14章,1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和道德修养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性善论1本文主要参考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22年版。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将孔子“性相近”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为“性善论”,成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孟子认为,“人之初,本性善”,也就是说,人生而具有潜在的“善”的本性。《孟子告子章句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正是这四心,形成人们的“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仁义礼智”即“四端”是人性善的集中体现。同时,孟子又认为,人的道德根源于人性,表现为人的善行,但人与生俱来的善端,能否保持善的本性,在后天的实践中加以自觉的培育修养,使其得到充分的扩展,从而才能真正体验人性之魅力,成就“大丈夫”式理想人格,达到至善境界。故而,“人皆可以为尧舜。”同时,孟子常在书中提到“恒产”与“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可谓,衣食足,知荣辱。如果让民众食不果腹,那道德文明建设从何谈起。所以,孟子主张君主应施仁政,不与民争利,使民以道,以仁治天下。诚然,孟子的以“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虽然在理论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但开创了比较完善的性善论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孟子思想的精华。二、养心性,重理义,存心寡欲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何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孟子》读书感悟

文档大小: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