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史传文的阅读与积累—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梳理文言知识字词句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 中心词+者字短语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中心词+数词 (2)拥众数万 无标志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马畜弥山 2.状语后置 于字短语后置 (1)为降虏于蛮夷。效死于前。 于字短语省略于的状语后置 (2)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言天子射上林中 无标志的状语后置 (3)若知我不降明。“若明知我不降” 3.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何以汝为见(2)子卿尚复谁为乎(3)何以复加。 以自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5)何久自苦如此(6)引佩刀自刺(7)空自苦亡人之地(8)自分已死久矣 4.判断句 肯定判断(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否定判断(3)非汉所望也。 5.被动句 有标志的 (1)见犯乃死,重负国(2)皆为陛下所成就 无标志的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6)少以父任 二、梳理传主经历 (一)史传文阅读方法 1.读开头,初步了解传主信息。 人物传记第一段一般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籍贯; (2)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 (3)学识特长;(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 (7)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如: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屈原列传》 (2)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苏武传》 2.读主体,按照人物、时间、地点、官职分层,并概括主要事件及其结果。 (1)抓住人物。人各有字。初见全名全姓,再见有名无姓,还常称官职。皇上不名,叙述曰“帝”曰“上”,自称曰“朕”,臣下呼“陛下”。大臣自称“臣”,别人敬称曰“公”曰“卿”曰“君”。吾、余、予,第一人称;若、乃、尔、汝,第二人称;彼、其、之,第三人称。 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 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下属之间的关系; ③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④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2)抓住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3)抓住官职。关注官职名称及职位变化。注意以下表官职变化的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辟、荐、举、拜、除、授、起、擢、拔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转、调、徙、补、改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兼、领、署、权、假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贬、谪、出、左迁、罢、免、黜、废 (4)概括事件及结果。一般指向人的行为及结果。 3.读结尾了解传主最终结局、所受封赏等。 4.关注结尾作者的议论,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梳理传主经历 人物时间地点官职事件结果如《张衡传》 三、整体感知,辩证思考 1.汉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送回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赠送丰厚的礼物给单于,回报单于的好意。 汉朝想与匈奴交好,结果匈奴渐渐倨傲,并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2.苏武两次选择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自杀是因为“见犯乃死,重负国”。第一,属下与叛将有勾连,有悖于通好的宗旨,汉朝失理。第二,未及时发现,是苏武失职。第三,作为汉朝使者代表大汉朝,如果被审被判,使国家跟着受辱。 第二次自杀是因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使节操受损,辜负了使命,没有脸再回到汉朝。 3.苏武为何在两次自杀未遂的前提下,被单于幽置大窖、绝不饮食时,被单于徙于北海牧羊时又毅然选择了活下来? “匈奴之祸,从我始矣”。艰难生存是不想挑起两国战祸。拒不投降,为了展现汉朝使者的气节,彰显国家的尊严。 4.卫律、李陵的劝降有什么不同?苏武各有怎样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苏武什么品格和人生信条? 卫律劝降是恐吓、威逼、利诱,表现出卫律的阴险狡诈傲慢自大卖主求荣,苏武不动,不应,骂卫律,表现出苏武忠君爱国威武不屈,大义凛然。 李陵劝降是以情动人。先以故交的身份得到真心接纳;再告诉苏武出使后的家人境况,以亲情动摇苏武;倾诉自己投降匈奴的感受,共情;举其他大臣的例子,指出苏武所效忠的对象汉武帝法令无常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