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活动设计心间石,轻轻放--高中生应对精神内耗心理活动课设计 活动理念 精神内耗是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难以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从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无止境的自我攻击、无止境的纠结犹豫[1]。这种现象可引用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Baumeister)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即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个体的每一次选择、纠结和焦虑,都是在损耗心理能量,每消耗一点能量,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2]。我国学者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精神内耗”的原因是青春期自我意识高涨、未能实现课题分离、追求完美的“我”和消极的反刍思维,具体表现为自我怀疑、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完美主义、沉湎过去[3]。 笔者在日常个案辅导工作中发现,精神内耗现象在高中生群体(尤其高二年级学生)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高二年级的学生往往缺少了入学时的雄心壮志,又尚未拥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但处于这个“不上不下”时期的他们却更容易陷入茫然,在学习上表现为对高考既恐惧又期待,经常幻想未来,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自我怀疑,产生焦虑。在人际交往中难以做到客体分离,非常在意外界评价,经常因一些矛盾和摩擦而陷入猜疑、纠结、无助的局面,并为此感到疲惫。这些负性情绪体验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资源,妨碍他们的积极发展。 本课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精神内耗及其消极影响,分析精神内耗形成的心理动因,各个击破,帮助他们卸下精神内耗的重压。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精神内耗及其消极影响,并了解精神内耗形成的原因。 2.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破解精神内耗的积极情感。 3.技能目标:转换视角,思考如何走出内耗、采取行动,掌握避免精神内耗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团体身体雕塑”中看到重塑应对方式的可能性,学会转换视角思考如何走出内耗,采取行动,掌握避免精神内耗的方法。 难点:对精神内耗的成因形成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寻求破解精神内耗的方法。 ●活动方法● 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 ●活动准备● 鹅卵石,“不由自主的内心戏”心理剧视频,“人体雕塑家”游戏示范视频,学习单,课件PPT,背景音乐,多媒体教具。 ●活动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设置情境,启动体验 (一)体验活动:这块鹅卵石有多重 师:请同学们单手拿起桌面的鹅卵石,评估一下它有多重,放下后记录重量。然后,重新单手拿起这块鹅卵石,一直举着,等待老师发出“放下”的指令再放下。注意在举石头的过程中体察感受。 (二)小A同学的内心戏 师:老师在心语信箱收到一张求助小纸条,上面写——老师,我最近快被自己折磨疯了,明明是一件小事,但我总是忍不住想很多,可能别人只是随口说一句话,我心里面却会上演一场“大戏”……我是不是有问题啊?这位小A同学似乎被内心的“大戏”困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想了什么? 播放学生饰演的“不由自主的内心戏”心理剧。 场景一:上课走神被老师点名时 背景:上课走神被老师当众批评了一句“小A,你神游到哪里去了,我刚刚讲的你听懂了吗?” 小A的内心戏: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上课时会走神啊,为什么老师只说我呢?老师是不是针对我?我的成绩不上不下的,平时也不积极,唉,老师肯定不喜欢我这样的“小透明”。 场景二:看到朋友在有说有笑时 背景:同学们有说有笑,小A就在他们旁边,但没人叫小A加入。 小A的内心戏:她们没叫上我,我要不要凑上去呢?凑上去的话她们会说我“自来熟”,不凑上去的话又说我“装高冷”了,好难,还是算了吧。 场景三:不小心说错话时 背景:体育课后和小B一起回教室,小B说“热死我了”,小A说“胖的人会觉得更热”,对方沉默了一下没搭理小A。 小A的内心戏:我那天真不该说错话,现在小B都不理我了,我怎么会说那样的话呢,如果我没说那句话该多好啊,那样小B就不会生我的气了。 场景四:听到体育课要跑800米时 背景:体育委员在班里宣布体育课要测试跑800米。 小A的内心戏:完了完了,800米,我肯定不行,到时候我肯定撑不住,倒数第一肯定是我了。 场景五:准备动手画黑板报时 背景:小A要负责画班里的黑板报 小A的内心戏:我是先写字呢,还是先画边框呢?先画边框吧,可是我画的画真的很一般,算了算了,还是先写字吧,可是我写字很容易写歪。要不还是算了,擦掉吧。 师:看完小A的内心戏,请问小A正在经历什么? 生:精神内耗。 (三)呈现精神内耗的概念并解释 所谓的精神内耗,是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难以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无止境的自我攻击、无止境的纠结犹豫。在这种状态下,人往往会有一种“心累”的感觉。 设计意图 以“评估鹅卵石的重量”活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呈现学生内心戏的心理短剧引入主题。 二、转换阶段:自我觉察,激活体验 (一)叙事回忆 师:同学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