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费振钟《与瓦有关——“走过江南”之一》阅读答案 与瓦有关——“走过江南”之一 费振钟 与瓦有关的,首先是一只猫。 我们居住的瓦房,深夜总有踏瓦而行的响声。那是一只猫在无比轻捷地走动。①它是经过,还是巡视?是工作,还是闲逛?不论怎样,一只猫的行动应该与我们无关。可是这只猫自从进入我们的听觉以后,不是它与我们有关,而是我们与它有关了。我们就在它脚底下,它的步行穿越了瓦片,发出空明之声。我们的听觉也许一开始并不太灵敏,但当我们从白天的尘嚣进入黑夜的宁静之中时,正是这只猫提高了我们的听力。它使我们成为喜爱聆听并且有着细腻的分辨能力的人。同时也使我们成为最奇怪的失眠者,成为幻想某种遭遇的人。 还是说这只猫吧。我们想像它在瓦上的行走,是三月江南的春天。三月,所有的东西都在深夜生长。这时候,一只夜行的猫,带了生长的消息,它使我们感到了喜悦振奋,又感到惆怅和压抑。这时候,我们在深夜里失眠了。我们困守在低低的屋中,或者小小的阁楼里,已经很久了。我们的生命在白天老是蜷曲于一种姿态,也许只有在黑夜中,生命才有机会行动,才会改变。那么就让我们随同这只猫悄悄行走在夜风里吧。我们像夜猫一样,有一点诡秘,有一点心怀叵测,却又有一种人的小心和惊惧。我们看不清暗夜中究竟有什么与我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奢望遭逢奇迹,只想让自己生命能够得到一些自由,如同土壤里的虫子们借着夜的力量,钻出来舒畅地呼吸一下天空的气息;我们也无法确定目标,因为我们还是身不由己。假如这只引着我们行走的猫可以像巫师一样带着我们,那么我们不会拒绝去任何遥远的地方。但我们更愿意在屋顶上跃动,让身体学会轻灵,在屋顶上徘徊,让身体应和万物的节奏和旋律然后翩然而舞。这样,我们在三月江南的春天将自己无眠的身体放逐了,我们因为放逐,而在暗夜里开放如一束闪电,如一朵白色的玫瑰。 与瓦有关的,接着是夏天的雨。 我们在春天里接受了生长,但那只猫后来再无踪影。后来,雨季来临了。雨季的第一声雨点,非常响亮。它不是滴落,而是从高处往下的一声敲击,敲击在青瓦上面,发出类似于金属的声音。我们仍然居住在瓦屋里,与雨季为伍是我们的另一个持续多年的心愿。自我们听到第一声雨点以后,整个季节里我们的内心就被砉然而来的雨水涨满了。 江南的雨是太多,太深长了。它需要什么来承接,才能够留住,而不至于散失于旷野和河沟?当然是瓦,是我们屋上排列成盆的瓦。那些瓦垄和瓦当,全都为了承接雨水而设。由它们构成的每一种角度和弧度,都标明了雨季每天的流程和形态。我们长日坐在屋檐下,看涓涓细流垂线般下落,或者看水柱如吐如泻,我们对雨的看法是如此逼近,如此亲切,感觉就像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肌肤上湿漉漉地流过,而我们自然成了雨季的一部分。 或者,我们亦是那片瓦。我们被安置在众多瓦片之中,仰面等候雨季。我们需要雨水,就像泥土一样,有雨水才能润湿,才能饱满,才能孕育和收获。②瓦片是泥土做的,我们原本属于土。由于雨季,我们将还原为泥土的特性。 与瓦有关的,还有瓦楞花。 ..........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因猫的声音失眠,却认为猫使自己“喜爱聆听并且有着细腻的分辨能力”,这凸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性格。 B.作者长时间坐在屋檐下看雨,领略江南雨季独特的美,思考自然与人生,正因为如此,感觉自己“成了雨季的一部分”。 C.作者由屋顶上瓦楞花微微的惊悸自然联想到家族的衰败现状,不禁生发出深沉的人生慨叹和振兴家族的使命感。 D.“预期而至”“无声无息”写出江南雪的特点,而子夜时分听雪,将雪视为“温暖的抚慰”,表现了对雪的喜爱。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揣测猫深夜行走的动机,将猫人格化,语言幽默,引发下文作者的细腻思考。 B.句子②照应了段首的“我们亦是那片瓦”,用委婉的表述暗示喜爱雨的深层次原因。 C.句子③运用问句承上启下,同时批评了关注外部条件、漠视生存意义的社会现象。 D.句子④连用四组叠词形容雪,蕴含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深切期待,富有美感和韵味。 8.怎样理解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9.有评论者指出,费振钟先生的散文“物我相通、情理交融”。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答案:D 解析:A。“这凸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性格”错误,这体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细致的感受,而非乐观旷达的性格。 B。“领略江南雨季独特的美”错误,文中只提到“看涓涓细流垂线般下落,或者看水柱如吐如泻”,只是描写雨季的场景,并没有体现江南独特的美。 C。“家族的衰败现状”振兴家族的使命感”错误,文中作者由屋顶上瓦楞花微微的惊悸联想到生命的脆弱等,而非家族的衰败现状和振兴家族的使命感。 7.答案:C 解析:C。“同时批评了关注外部条件、漠视生存意义的社会现象”错误,句子③并未批评某种社会现象,而是借用瓦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