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高考古诗词鉴赏(建议收藏) 在中考语文的浩瀚星空中,古诗词鉴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对同学们古代文学知识积累的考查,更是引领大家走进古人精神世界、领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奇妙旅程。 精准把握意象,开启诗意之门 意象,是古诗词中融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理解诗意的关键钥匙。比如在众多思乡诗里,“月”是极为常见的意象。李白在《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洒在床前的清冷月光,毫无保留地映照出他漂泊在外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因为月亮高悬夜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望见,它跨越了空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游子寄托乡情的情感载体。再如“柳”,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常常折柳相赠,以表挽留与惜别之情。像柳永《雨霖铃》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依依,晓风轻拂,残月孤挂,几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将离人酒醒后的落寞、伤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在中考古诗词鉴赏中,识别这些意象,便能快速抓住诗歌情感的线头,为深入理解全诗奠定基础。 洞察表现手法,领略艺术匠心 古诗词创作手法多样,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能让诗歌更具感染力与表现力。以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例,比喻能使抽象的情感或事物变得具体可感。贺知章《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风裁剪出嫩绿柳叶的神奇与灵动,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夸张则能增强情感的表达强度,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三千尺”的夸张之笔,极写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凸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震撼。 除修辞手法外,还有情景交融这一重要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可分为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因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看到花开反而落泪,听到鸟鸣却心生惊恐,将内心的悲痛之情借助眼前之景直白地抒发出来。寓情于景相对含蓄,像王维《山居秋暝》,整首诗描绘了雨后山林清新宁静的画面,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就悄然融入在对山水风光的描写之中,不着痕迹却又韵味无穷。在答题时,准确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其效果,能展现出同学们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刻理解。 知人论世,深挖情感内涵 要真正读懂一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至关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例如,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贬。他在黄州期间写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当时他政治上失意,生活也颇为困窘。词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展现出苏轼在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豁达与洒脱。若不了解他当时的处境,便很难体会到这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笑对人生的精神境界。 再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文天祥兵败被俘,在生死关头,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结合时代背景,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不二。在中考古诗词鉴赏中,当遇到不熟悉的作品时,从题目注释中获取作者及创作背景信息,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歌蕴含的情感。 规范答题步骤,力求精准得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有其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与要求。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考查方向,是分析意象、手法,还是概括情感等。比如题目问“请分析这首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作答时,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表现手法,如“本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进行阐述,“将XX比作XX,具体描绘了……的画面”;第三步点明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回答情感类问题时,要全面且精准,不能只简单写“表达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而应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是因何而悲,如“表达了诗人因时光流逝、壮志未酬而产生的悲伤之情”。 总之,中考古诗词鉴赏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同学们掌握意象、表现手法、知人论世等要点,并通过大量练习熟悉答题规范,就一定能在这一题型上取得优异成绩。在品味古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更能在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中得到滋养,收获宝贵的精神财富。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