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docx / 文档详情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docx 立即下载
2025-03-01
约4.2千字
约11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docx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意义是怎样的?
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里程碑。
古代,中国长时间处于世界先进文明的前列,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政治上,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思想上,有诸子百家;科技上,有四大发明;文化上,有唐诗宋词元曲国画书法;外交上,有丝绸之路;教育上,有科举制;工程上,有长城故宫大运河都江堰······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着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至今,三件事情意义巨大,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现实意义是,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做主——这是“复兴”的基础条件。(中国共产党建立使“复兴”有了核心领导力量;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复兴”的正确途径)
2.列举(制度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哪些根本性的制度?又制定了哪些针对性强却影响深远的方针政策?
政治上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949)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经济上③生产资料公有制(1956)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民族关系上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1984)
针对性政策:
⑥赎买政策(1954)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⑧“双百”方针(1956)⑨经济特区政策(1980)⑩“一国两制”政策(1984)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3)
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哪些危害?应该吸取哪些教训(从中获取哪些启示)?
危害:1、大跃进
①农业上虚报产量,浮夸风盛行
②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极大破坏
2、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公有化程度高,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3、文化大革命:
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会秩序混乱
②国民经济发展遭到破坏,遭受巨大损失
③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教训(启示):
①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②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⑤社会主义事业不会一方风顺,要坚定信念⑥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⑦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⑧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4.怎样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全会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正确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全会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这是组织路线(领导人和领导体制)的成功转变。
在政治路线转变的基础上,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此为起点开辟的。
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强调要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作了哪四次调整?简述各次的意义或影响。有什么启发?
答:①1950—1952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②1953—1956农业合作化土地由农民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公有制)
③1958—1978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公有制规模,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1978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土地自主经营权(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启发①生产关系改变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改革要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③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得到实惠
6.改革开放中,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有什么样的变革?带来什么效果?有什么意义?对外开放对于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意义?
关于改革
时期类别变革项目效果意义所有制结构职权划分分配

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下历史必会的10个重难点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