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思想政治《逻辑与思维》假言判断和推理深度讲解 一、假言判断的核心概念 假言判断是复合判断的一种,反映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由前件(条件)和后件(结果)构成。根据条件关系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定义: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即“有前必有后,无前后不定”。 -联结词:“如果……那么……”“只要……就……”“一……就……”等。 -逻辑形式:p→q(p推出q)。 -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式:若前件为真,则后件必真(例:如果下雨,地湿→下雨了,所以地湿)。 -否定后件式:若后件为假,则前件必假(例:如果下雨,地湿→地未湿,所以未下雨)。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定义: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即“无前必无后,有前后不定”。 -联结词:“只有……才……”“必须……才……”“除非……否则不……”等。 -逻辑形式:q→p(q推出p)。 -推理规则: -否定前件式:若前件为假,则后件必假(例:只有年满18岁才能投票→未满18岁,所以不能投票)。 -肯定后件式:若后件为真,则前件必真(例:只有年满18岁才能投票→某人投票了,所以他已满18岁)。 3.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定义: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即“前件与后件互为条件”。 -联结词:“当且仅当……才……”。 -逻辑形式:p↔q(p与q同真同假)。 二、高考真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例1:2022年山东卷18题(节选) 题干: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警告处罚”,甲认为“只有违反法律规定,才应受处罚”。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判断甲乙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 -乙的错误:将“制造噪声”视为“受处罚”的充分条件,但法律中“制造噪声”仅是必要条件(还需满足音量超标等)。乙的推理结构无效,混淆了条件类型。 -甲的正确:正确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若音量未超标→未违法→不应处罚),前提真实且结构有效。 技巧: -通过联结词(如“只要”“只有”)判断条件类型。 -结合法律条文验证前提真实性。 例2:2023年江苏卷20题(节选) 题干:乙方认为“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破坏遗址”,因此主张搬迁。分析乙方推理的谬误。 解析: -前提虚假:村民留在公园未必导致破坏(可能参与保护)。 -条件误判:“村民留在公园”是“破坏遗址”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破坏需其他条件共同作用)。 -结构错误:乙方错误使用充分条件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搬迁→保护),实际应为必要条件的推理。 技巧: -区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本质差异(“无前必无后”vs.“有前必有后”)。 -结合情境分析前后件的实际关系。 例3:抖音视频题(《西游记》约定) 题干:只有孙悟空回花果山或沙和尚回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以下哪种情况违背约定? 选项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但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未回各自领地)。 解析: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结构:猪八戒回高老庄(后件q)→前件p(孙或沙回领地)必真。 -违背条件:后件q为真时,前件p必须为真;但选项C中p为假(孙、沙未回领地),导致“有后无前”矛盾,违背约定。 技巧: -必要条件的核心是“无前必无后”,后件为真时前件必须为真,否则矛盾。 三、常见错误与提分策略 1.混淆条件关系 -错误示例:将“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成功”误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成功”(混淆必要与充分条件)。 -对策:通过联结词精准判断条件类型,必要时转换为“如果p则q”形式验证。 2.推理结构错误 -错误示例:对必要条件使用“肯定前件式”(如“只有年满18岁才能投票”→某人年满18岁,所以能投票)。 -对策:熟记推理规则: -充分条件:肯定前件→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必要条件:否定前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肯定前件。 3.真题训练建议 -步骤1:识别题干中的联结词,确定假言类型。 -步骤2:写出逻辑形式(如p→q或q→p),明确前后件。 -步骤3:根据推理规则排除错误选项,验证答案是否符合“前真后必真”“后假前必假”等原则。 四、综合训练题 题目:假设“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参加比赛”为真,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成立: A.张明通过了体检且参加了比赛→成立(肯定后件式)。 B.李磊未参加比赛→其未通过体检→不成立(否定后件式不适用于必要条件)。 C.吴伟未通过体检但参加了比赛→不成立(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无前必无后”)。 解析: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为“参赛→体检”。 -A符合“肯定后件→肯定前件”;B错误(未参赛可能因其他原因);C违反“无前必无后”。 总结 假言判断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条件关系(充分/必要/充要),并通过联结词和逻辑结构确定推理规则。高考常以生活、法律案例为载体,需结合情境验证前提真实性。掌握“肯定前件”“否定后件”等推理形式,避免混淆条件类
Ta的资源

赵灵芝《山路》阅读答案及解析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活动设计:修复爱的联结--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缓解初中生亲子冲突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教师上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时可以带学生做的事:读案例学法律知识

阿来《杜鹃声中访米仓》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5届江西省高三考前模拟预测(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