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真样态.docx 立即下载
2025-04-20
约6.8千字
约14页
0
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考命题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真样态.docx

高考命题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真样态.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考命题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真样态
高考命题改革以来,试卷上的创新题型不断出现,好像是命题者的灵机一动和妙手偶得,但实际上并非刻意求异和不按常理出题。恰恰相反,它更是依理“出牌”,此“理”即语文读写本该有的样态,语文素养的真实样态,也就是“依标而测”,反过来促进“依标教学”,从评和学两方面推动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一、关于高考命题创新的认识有两个误区
其一,以为题型创新是在2020年的“新高考卷”(或称“新课标卷”)才出现的。
其实,作为新课程“配套工程”的新高考命题改革,并非2020年新高考以后的事。溯源之下,基于命题改革全局一盘棋的意识,题型创新从2015年——有人称其为高考命题改革的元年——就已开始,当时的显著标志是“小陈举报在高速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的爸爸”这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而且担任命题创新职责的也不仅是“新高考卷”,即使是甲、乙卷之类(名称多有变化,指的是近十年来“新高考卷”或“新课标卷”以外的各版本试卷),也常常以“从未见过”的测法和任务形式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创新意味浓厚的测评。
其二,以为题型创新就是求异、求陌生。
其实,作为创新,异样化、陌生化表现固然有,但只是表面形态。执着于表面形态上的异样和陌生,会忽视其实质,甚至使教学和应考陷入不可知状态,如此反而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历来,师生习惯上参照前一年或前两三年的试卷开展高考复习与模拟练习,而作为命题者却总是想着“前面这样考过,今年就不能再这样考”,于是两方的意愿呈现背道而驰的状态。这怪不得命题者的有意为之,因为命题必须体现课标所要求的“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再有一个说法——因文设题或随文设题(这里的“文”既可以指试卷上的选文,也可以指“不成文”的语料),很多老师故而产生一种“考题的神秘化”焦虑,以为难以捉摸。这两种原因都导致和加剧师生的“不可知”心理。其实,命题呈现随文设题和故意新颖化时,它的实质只是“反模式”,而不是“反语文本质”,在“陌生化”的外表下,它更注重本质和依标而测。
这两个误区,前一误区很好辨别,简单梳理近十年考题,领会起来不难,所以不赘述;然而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后文要用到这些2020年以前的例题。后一误区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且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位一体”所贯穿的“依标教学”和“学测一致”理念。
二、题型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来的样子
什么是读写本来的样子?就是真实的读写样态,符合读写规律的样态,反映教学实际的样态,合起来说,就是体现真实的语文素养。
为什么要强调读写的本来样态?可先从反面去观察。过去试卷上常见知识考查类题型,如“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答案可能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反衬、乐景哀情”;又如“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可能是“展示背景、渲染氛围、烘托性情、衬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等等。这样的考题不反映真实的阅读状态,因为当我们觉得一首诗很耐读,或是一篇小说很耐咀嚼时,并不一定需要这些知识,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阅读的素养更多表现为体验与体悟能力,与这些知识没有必然关系。如此,就考试来说,其实是考了不必要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考题经常呈现此类非真实素养状态,这个“指挥棒”就必然将教学也引向非素养状态。因此,当我们评判考题好不好时,其实并不只是评价任务设计与难易是否合适、表述是否严谨的命题技术问题,更是在考和教(学)两方面考察它能不能体现真正的语文素养,能否导引语文学习的理想状态。
下面以2024年高考三套全国试卷中的创新题(见《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六大创新题型及其解析》,《中国考试》公众号,2024年6月8日,发布者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下文中凡引用2024年高考创新题例均来自该文)为例具体分析。
9.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笔者以为,这道题是选了一篇不算优秀的文章,但出了一道很不错的题。
徐则臣的这篇《放牛记》大概是应人所命赶出来交任务的“晚报副刊”文,其气质如同没底蕴的画师们一出手就是牧童乡野、山水小亭之类传统题材,不排除其中有点隐伏的情怀,但更多是一种人云亦云,近似于雅化的媚俗。可能正是有这样的心理动因,作家将少时的放牛经历写出了“牧童短笛”的唯美意境(“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放松,自由,融入野地里,跟自然和大地曾经如此贴近”)之后,对这种刻意也心虚,于是自嘲或许也是自我掩盖,便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往事总在回忆时被赋予意义,在放牛这个经历上,我更愿意就事论事,返回到当年的心境里,看一看当时的悲欢和忧乐。”不得不说,徐则臣是刻意地写放牛,又刻意地撇清,他的那句话成了欲盖弥彰。
之所以说“选了一篇不算优秀的文章,但出了一道很不错的题”,在于命题者大概也发现了作家的“矫情”,于是题目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高考命题创新的实质是回归读写本真样态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