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docx 立即下载
2025-04-21
约2.2千字
约5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docx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
在成都,遇见杜甫
阿来
公元759年冬天,为寻找一个存身之地,杜甫从秦岭深处的同谷县出发,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到765年离开,他在成都与蜀中生活了6个年头。
在此期间,他写了200多首作品,显现他的情趣与胸怀,显现他集大成的诗歌向更多样、更深沉、更成熟转变。更可贵的是,他为那个时代的成都,从自然到人文,留下了一份鲜活生动的档案。
从2022年2月开始,每两周一次,每个周六下午,我都会在成都的“阿来书房”进行“杜甫诗中的成都”系列讲座,既讲杜甫的诗,也讲他诗中唐代成都的面貌。后者讲的可以说是杜甫眼里、笔下的成都。
我不是治杜诗专家,误读之处,应该不少。之所以按捺不住,要来做这个讲座,并且前前后后讲了一年多时间,是要向诗圣致敬——一个晚生的写作者对伟大前辈的敬意。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成都居民,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有人会问:你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为什么要读文言世界里的杜甫?要知道,白话文写作至今才100多年时间,很多观念特别是小说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其实来自西方。我自己写小说,知道小说要有故事,要有思想,但不只是故事,不只是思想,文学家的根本责任是用语言建构世界。杜甫讲“别裁伪体亲风雅”,文学要追寻雅正之意,杜甫还说“清词丽句必为邻”,好的修辞是诗人的天职。从语言来看,我们使用全世界独一份的汉字进行写作,从诗经时代开始积累的巨大审美经验主要还不在小说里,而是在诗歌和散文传统中。要保持这种语感,保持中国风的、雅正的、含蓄的、蕴藉的这样一种语言,必须向古典学习。
今天,我们可以随口说出“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样的诗句,也会背诵写蜀地山水的《春夜喜雨》,说明大家对杜甫诗有高度的认同,对杜甫笔下的成都有高度的认同。明人李长祥读了杜甫在四川写的诗后,是这样表达的:“少陵诗,得蜀山水吐气。”诗歌界普遍认为,杜甫从入川以后,才真正进入他诗歌上的成熟期。得蜀山水,杜甫扬眉吐气了,不是浮于表面的扬眉吐气,而是他找到了审美的精髓——诗歌如何与自然结合,如何与生命结合,如何与自己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结合。李长祥接下来这一句话更为重要:“蜀山水,得少陵诗吐气。”有了杜甫的诗,蜀山水也得到了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讲成都的文化、成都的诗意,没了杜甫诗,会有很大的缺失。杜甫给蜀地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定下了调子。
讲杜诗可以讲字、词、句,讲写作、修辞的技巧,讲思想意义,但是我不太想这样讲,我想讲一个人。这个人一方面像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不普通,因为写作而不普通。
......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在成都,遇见杜甫”,今人与古人“相遇”,表达上充满新鲜感;同时,能引发读者对跨越时空与杜甫“相遇”联想。
B.杜甫在成都和蜀中生活的6年里创作了200多首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诗歌内容的转变,也为唐代成都留下了生动的档案。
C.白话文写作的观念和方式都来自西方,而我们作家要向古典学习,保持中国风的、雅正的、含蓄的、蕴藉的语言。
D.本文写的是杜甫,却又写到《诗经》,原因是《诗经》和杜诗一样都包含了情感、审美等超越物质的东西,让人心灵得到浸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篇介绍杜甫入川的经历,为后文作者讲述杜甫与成都的关系以及对杜诗的解读做铺垫。
B.文中引用李长祥的话,从杜诗与蜀地山水相互成就的角度,阐述了杜诗对成都文化的重要意义。
C.文本将“物转心”和“心转物”进行对比,揭示了凡人与圣人的本质区别,使说理更加深刻。
D.作者引用里尔克的话,强调了读者应努力描绘出杜甫人格的轮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8.作者说自己之所以要做“杜甫诗中的成都”的系列讲座,一是向诗圣致敬,二是表达对成都的热爱。请联系全文,具体阐述你对这两点的理解。
9.文中说“其实文学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专业,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底色”,请联系全文,简要说明杜诗中的“精神底色”指什么,并结合杜甫的诗歌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6.C解析:原文提到“白话文写作至今才100多年时间,很多观念特别是小说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其实来自西方”,但并未断言全部观念和方式都来自西方(如中国小说也有本土传统)。
作者强调向古典学习是为了保持汉语的独特性(“使用全世界独一份的汉字”),而非全盘否定白话文的自主性。
7.D解析
里尔克的话在原文中是比喻性引用(“爱上一个人”即爱上杜甫的诗),旨在说明通过诗歌想象复活杜甫的生命,而非直接要求读者“描绘人格轮廓”。
文章主题的升华在于杜甫诗歌的永恒价值(“声音响亮,音调铿锵”),而非人格塑造的方法。
8.①向诗圣致敬: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非凡,其诗歌向多样、深沉、成熟转变,且文学观念如“别裁伪体亲风雅”“清词丽句必为邻”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重要启示,值得晚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阿来《在成都,遇见杜甫》阅读答案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