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阿来《蔷薇科的两个春天》阅读答案 蔷薇科的两个春天 阿来 1小区院中,红梅开了。 2年三十,近午暖和的阳光下,这一枝那一枝上,就有星星点点的两朵三朵绽开了花瓣。这花开得好,明天就是春节,不开点红梅觉得春天没到。成都,春天到或没到,我都以这树红梅的开放,作为具体标志。 3大年初七,杜甫草堂例行祭祀诗圣杜甫,我照例前去参加。行前,在这树已经全然盛放的红梅前小立一阵,自然想起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官梅,是官府中种的梅,就是人工栽培的梅。梅从野生到驯化,以至形成诸多观赏性品种,并渐渐包含人格或性情的象征意义,从中国文化源头即已开始。 4看多了色多花繁、树形都经过修剪的家梅,便想去看更朴素、更生机盎然的野梅。 5元宵节后,在网上搜索野梅消息。知道一百公里路程内,朝北面东的盆周浅山中,野梅已然绽放。 6驱车一个小时,就已经出了平原,抵近山前。村前田边,李和杏已放出满树白花。李花与杏花,和梅花一样,都是五片花瓣。古人称为“五出”。五出花瓣,是蔷薇花科的共同特征。 7是的,春天总是以蔷薇科植物放花开头。 8阳光淡淡,山林疏朗,常绿的柏树和棕树外,其他的落叶树都用光秃枝干衬着天空勾画出各种图案。只有野梅率先开了。还不到盛放时节,但这里一树,那里一枝,在受光多处,已然开放。登梯累了,就停在一棵花树前,空气清甜,淡淡梅香中混合着泥土苏醒的味道。 9野梅与城中的人工品种不同。树形倚地趋光自然生长,茎干挺拔,枝叶疏朗开张,花朵也不像家梅那样服从的是多即是美的原则,那样繁密。山间天地宽广,野梅呈现出大自然简洁的美学取向,分枝疏朗,枝上花也疏朗。家梅以红色为主打,野梅是纯净的白色,就是白本身,不耀眼夺目。花瓣俏薄,是纸或绢的质感,不似家梅的白,要夺目,养出富贵的玉的质感。 10自然的教导,自然的暗示,总是要把人的气质与情感导向本真与自然。 11二月,三月,梅花、李花、杏花一番番次第开过。海拔五百多米的成都,我的第二故乡,夏天将至,蔷薇科主打的春天已然过去了。春已尽了。 12海拔比成都高出两千多米的第一故乡来了消息,三月下旬,从邛崃山中的大渡河边。消息说,高原群山之中,春天来了。三月底,金川县举办梨花节,邀我参加。好啊!刚过完一个春天,再去过一个春天! 13进山,车驶出成都平原,溯岷江而上。转过一个山弯,面前豁然展开了一道数公里宽,百十公里长的平缓宽谷。刚才还滔滔翻滚的河水,一冲出峡口就波平水阔,仿佛一条飘逸的绿绸。两岸是密集的村庄和青碧麦田,以及满坡满谷连绵盛开的梨花。 14梨也属于蔷薇科这个被人类驯化,为人类奉献花果最多的大家族。梨花当然也有这个科的共同特征:五出的花瓣。但比樱、比桃、比梅的花朵都大出许多,高原上的雪梨花更是如此。花瓣质地厚实,便有了如象牙或玉石般的肥润感。梨树都很高大,不像在内地看过的梨园。这些梨树几乎没有修剪。树干粗大苍老,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条枝上,都缀满繁密的花朵。 15深入研究过植物演化的科学家说,人工诱导了进化的植物。当它们开出比野生原种更多的花朵时,也有损失,那就是香气不再那么浓烈。我没见过野梨树,却知道,梨花香也是淡的。但现在,因为树大花繁,加上强烈的日光下,气温上升蒸腾,梨花香也变得浓烈,仿佛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这花香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了隐约的光雾——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飘荡在空中,形成了迷离的香雾。 16看一枝花,再看一枝花;看一树花,再看一树花。心随步移,不经意间,顺着一行行梨树,一梯梯麦田,人已经到了山下。 17美国自然文学家约翰·巴斯勒说:“伟大的自然之书就摊放在他面前,他需要做的只是翻动书页而已。”而在此时,梨园顺着一级级黄土台地依山而起,梨花怒放,风摇动一切,那些书页由午间的谷中风一页页地翻动。是的,就这样,我在这里阅读自然之书。 18树由人植,金川一地,历史在此造成了特别的族群,杂糅的文化。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最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多样丰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理与人文情境中,自然就生发出不同的情态与意涵。 19我看到了一年之中,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蔷薇科植物开出了两个春天。(有删改) 8.分析第3段引用杜甫诗在文中的作用。(3分) 9.第15段画线句对梨花香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0.结合全文,分析第17段“自然之书”这一隐喻的多重含义。(4分) 11.本文为何以“蔷薇科的两个春天”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赏析。(5分) 参考答案 8.(3分)【答案示例】借杜甫诗勾连“官梅”审关传统,赋子梅花历史厚重感;增强文学性;以人工栽培的“官梅为参照,铺垫反衬后文野梅的自然之美。 评分说明:一点1分。 9.(4分)【答案示例】运用通感修辞,将嗅觉的“花香”转化为视觉的“白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