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科融合视域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以历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 作业一般是指学校教师为检测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巩固、提升学习内容而布置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该意见旨在要求学校设计科学有效的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发挥作业的正向职能,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同时,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试题命制时,从研究对象或事物的整体性、完整性出发,体现高考在核心价值引领下对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的全方位考查,这说明高中学科作业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时代发展和学科融合特点。历史学科具有包罗万象的学科特点,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内容,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作业设计要在历史学科思维的基础上,加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发展。据此,本文以历史与语文学科融合为例进行说明。 一、立足核心素养,制定作业测量目标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历史作业作为历史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是否促进或达成核心素养作为测量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历史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育人功能和价值意义上都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核心素养具有超学科性,这决定了历史作业设计应该避免将作业设计为历史知识填空、罗列、概述等简单的重复性学习任务,而应该关注跨学科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整合,打破学科知识相互分离的状态,设计以核心素养为测量目标的作业,引导学生以开放式的思维方式,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历史问题。 作业设计案例1:选择性必修2第3课“粮食作物育种技术”作业。 依据本课内容和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参考书籍《袁隆平:东方“稻神”》和电影《袁隆平》,谈谈对教科书所述“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认识。 设计意图: 旨在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能力,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这项作业要求学生对历史教科书的结论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需要学生学会有目的地筛选、整合历史教科书中各种关于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叙述,并进行辨析和分析。同时,使用语文学科实用类文本和跨媒介阅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形象直观地感受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解决饥饿问题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学生完成作业的目标并不在于记住教科书的结论,而是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与中国杂交育种技术的进步,感受中国在育种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在发展思维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 二、创设综合情境,提升作业思维含量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对学生作业的核心素养目标测试中,需要多维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与解决问题,检测与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一般情况,历史作业的设计是从历史文献史料、图表、图画、现实材料、学术成果等角度创设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实施,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关注不同知识内容之间、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由此实现在多模块或多学科知识的背景下,有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据此,历史作业的设计需要借助语文等其它学科相关材料,创设综合情境,提升历史作业的思维含量,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案例2: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全国的原因”作业。 (1)依据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概述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2)苏洵、苏辙的《六国论》分别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依据《屈原列传》和《谏逐客书》,提炼秦国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请查找相关史料对此进行论证。 (3)综上,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据此,应该如何分析历史成因? 设计意图: 第一层次:获取归纳历史教科书有效信息。阅读概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秦统一全国原因的叙述,包括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秦国的强大及政策得当。但教科书的叙述并不全面,有必要借助分析语文学科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 第二层次,拓展学科融合知识进行分析。阅读相关语文学科的政论文,归纳秦统一全国的原因,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苏辙认为六国决策者彼此“背盟致约,以自相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