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第157中学物理八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cm3 2、风景秀美的青秀山有“首府绿肺”之称,有关景区里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夜晚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 D.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风凰塔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3、如图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如果焦点恰好成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 4、下列物品中质量最接近1kg的物体是() A.一只乒乓球 B.一只钢笔 C.一升自来水 D.一辆自行车 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 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6、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 B.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C.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前半程以3m/s的速度前进,后半程以5m/s的速度前进,则小明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3m/s B.8m/s C.4m/s D.3.75m/s 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需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D.防止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9、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水中的筷子变“弯” B.看见了水中的月亮 C.阳光下影子的成因 D.用放大镜看书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电灯泡上标着“PZ220-100”,这里的“100”表示的是灯泡______,此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______A,1度电可供它正常工作______小时。 12、冰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13、如图,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受到______力的作用逐渐停下,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 14、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看清楚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银幕对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的缘故;放映机相当于投影仪,则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是放大的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相对于胶片成__________立的像. 15、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梦想小组用图所示的方法获取了凸透镜的焦距。右图是该小组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生活中的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梦想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小君同学取下自己佩戴的近视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小华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

书生****瑞梦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