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2012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执行时间:2012年上学期学校:沅江市南洞庭中学执行者:练兵执行年级:七年级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1个班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这方面提高。三、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怎么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教学进度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2.7---2.11预备周,开学准备工作2.12--2.18第1.2课,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32.19--25第3.4课,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2.26---3.3第5.6课,唐代的中外交往,隋唐的科举制度53.4--3.10第7.8课隋唐的文学艺术编辑历史手抄报273.18—3.24第9.10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宋金对峙3.25--4.31第11.12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4.1---4.7第13.14课宋元的科举技术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104.8---4.14复习练习3.11---3.17单元综合复习考试114.15---4.2124.22---4.28第16.17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134.29---5.5第18.19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145.6---5.12第20.21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绘制历史插图152165.20---5.26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5.27---6.2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1821926.17---6.23期末考试6.10---6.16练习、复习6.3---6.9单元综合5.13---5.19第22课盛世危机期中考试第二篇:2013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013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

一条****淑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