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苹果教案 第一篇:一个苹果教案教案一个苹果(第二课时)作课教师:杨黎学习内容: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31课《一个苹果》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2、读课文,能正确勾画出文中描写干渴情况的句子,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体会战友之间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一、板题示标。导语:这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故事。1952年秋,敌人为了占领上甘岭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千米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背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1米多厚的粉末。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他们没喝一滴水,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这时,大家都需要这个苹果吗?为什么有没有吃完?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板题)出示目标(见前)。二、出示自学指导。1、想一想:默读课文4——11自然段,想想大家需要这个苹果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出有关语句。2、议一议:自由读课文12——13自然段,同桌讨论,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5分钟后,全班交流,比比看谁说得好!)三、学生自学学生读书自学,批画语句,教师巡视监督。四、交流释疑。1、班内交流解决问题1。(1)指名说说所画语句。(2)小组合作演一演让苹果的情境。(3)分角色朗读演一演。(4)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每位战士在拿到苹果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班内交流解决问题2.(1)同桌讨论问题2。(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境。(3)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3、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骄傲的幸福的泪花”的体会。板书设计:五、总结全文,深化感情。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2、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六、当堂训练。1、(必做题)完成练习册。2、(选做题)你还知道哪些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3、阅读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个苹果捡爱让谦让分关怀第二篇:教案《一个苹果》《一个苹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课文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体现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描写苹果传递了两圈还剩下大半个的感人情节,充分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设计理念设计朴实、扎实的课堂,教真实,真正的语文课;引领学生成为阅读的主导者,感受阅读的魅力;用师者的激情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感悟阅读带来的快乐;从学习文本中获取写作方法,更加热爱阅读;透视人物品格,提升道德修养。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4、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第二课时(详案)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板书:“水”,并用“水”说一句话,擦掉水,请同学用“没有水”再说一句话。【本单元主题是“水”,设计这样的谈话,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水对于人的重要性。】2、可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水,可是有一群战士他们七天七夜都没喝到一滴水,已走到了生命的最边缘。3、【课件播放】这是发生在上甘岭战役中的真实故事,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就在这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板书课题】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师简要叙述本文的时代背景,课件同步播放上甘岭战役中战斗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同时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4、读好课题,强调“一个”。5、质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有了一个珍贵的苹果,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问题:1、这个苹果是哪里来的?2、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3、只有一个苹果大家怎么吃呢?)【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学贵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同时质疑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