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药学教学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中药学教学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6
约9.5千字
约19页
0
2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药学教学总结.docx

中药学教学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教学总结

第一篇:中药学教学总结中药学教学总结本学期,我担任益阳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南校区二年级中药学课程教学。包括二年级重点班1501班,普通班1502班、1503班、1505班。现就本人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一、各班教学情况分析。二年级重点班1501班,该班基础较好,学习氛围强,尤其是平时一贯表现好的同学表现出对中药学习的高度热情。但其中也有极个别同学思想比较懒惰,积极性不高,学习背诵较为困难。但总体来讲学习情况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普通班1502班、1503班、1505班的基础相对较差,积极性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么高,所以总体情况相较1505班而言较逊色。但其中大部分同学也非常努力学习中药,所以从成绩来看虽为普通班,但学习情况也还是令人满意的。二、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备课。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中药学是一门中医的基础学科,虽不是对口升学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但对老师的中医基础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我平时必须做到提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大纲。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三、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1、中药学是一门中医基础学科,所以讲解中药学需要十分深厚的中医学基础底蕴。2、根据我校同学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少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而本课程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所以学习本门课程就需要经常督促他们理解背诵记忆。3、该门课程以理论为主,大量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较为枯燥,必须要注重多样化教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4、学习资料较少(比如说习题册),平时缺乏习题的练习。5、平时对学生要求要更加严格,积极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药学是中医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中医临床指导组药遣方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这个学期的教学,我对该门课程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在其中收获颇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力求将教学工作研究更加透彻,讲解更加生动,希望同学们的学习也能更上一层楼。2017年6月16日第二篇:中药学总结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秦汉时候上中下品味365现存最早药学专著首次总结汉前成就奠定中药理论基础体例样式后世范模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时代:南朝刘宋时代作者: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晋参鲁胶兼浙贝(3)包煎: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炮制的方法:(4)另煎:贵重药材。修制(5)熔化(烊化)水制(★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6)泡服: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易破坏药效火制(炒、炙、烫、煅、煨)(7)冲服水火共制(蒸、煮、炖、潬、淬)其他(发芽,发酵,制霜、精制、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药拌)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升降浮沉麻黄: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隋唐——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唐代苏敬最早药典首次官修图文并茂开创先例唐代成就大型格局宋——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宋代代表唐慎微著厥功非小图文并重方药兼收承前启后奠基纲目金元——饮膳正要年代:元代作者:忽思慧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明代——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作者:李时珍药味数:1892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成书年代:清代作者:赵学敏药味数:新增药物数最多道地药材特点:历史悠久产量宏丰炮制规范疗效可靠地域特点:东北人参细五味河南菊地药牛膝广东陈砂苏薄荷四川黄连乌芎贝宁夏枸杞甘当归青海大黄蒙黄芪云南三七与茯苓1升降浮沉指药物对机体向上、向风寒症配杏仁外、向内、向下的四种不同作用趋向肺热症配石膏2诸花皆浮,旋复独降。诸子皆沉,桂枝:发汗解肌:风寒表证苍耳独升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汗出配白芍归经紫苏:治疗风寒感冒轻证及风寒表证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比较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麻黄与桂枝都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均味辛性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不同之处在于:药物七情的定义麻黄──重在宣肺,发汗力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大,宜表实证,并能宣肺平喘、利水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消肿。相使者,我之佐使也;桂枝──重在温通阳气,发汗相恶者,夺我之能也;力缓,表实、表虚均宜。又能温通经相畏者,受彼之制也;脉、温通胸阳,通阳利水、温中散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药学教学总结

文档大小:2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