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2.3《对数函数》教学案(人教A版必修1) 第一篇:数学:2.3《对数函数》教学案(人教A版必修1)世纪金榜圆您梦想必修12.3对数函数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对数的概念以及对数式和指数式的相互转化,能应用对数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灵活地求值、化简;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能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了解对数函数的特性以及函数的通性在解决有关问题中的灵活应用.考纲要求: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③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经典例题:已知f(logax)=,其中a>0,且a≠1.(1)求f(x);(2)求证:f(x)是奇函数;(3)求证:f(x)在R上为增函数.当堂练习:1.若A.,则B.()C.D.2.设表示的小数部分,则的值是()A.B.C.0D.的值域是()3.函数A.B.[0,1]C.[0,D.{0}4.设函数的取值范围为()D.A.(-1,1)B.(-1,+∞)C.()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5.已知函数,其反函数为,则是()A.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B.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C.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D.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6.计算=.7.若2.5x=1000,0.25y=1000,求8.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的定义域为.9.已知y=loga(2-ax)在[0,1]上是x的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10.函数过定点.11.若集合{x,xy,lgxy}={0,|x|,y},则log8(x2+y2)的值为多少.图象恒过定点,若存在反函数,则的图象必12.(1)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2)已知求函数的值域.13.已知函数(2)判断f(x)在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1)求m的值;上的单调性,并根据定义证明.()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14.已知函数f(x)=x2-1(x≥1)的图象是C1,函数y=g(x)的图象C2与C1关于直线y=x对称.(1)求函数y=g(x)的解析式及定义域M;(2)对于函数y=h(x),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a,使得定义域A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x1,x2都有|h(x1)-h(x2)|≤a|x1-x2|成立,则称函数y=h(x)为A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试证明:y=g(x)是M上的利普希茨Ⅰ类函数.参考答案:经典例题:(1)解:设t=logax,则t∈R,∴x=at(x>0).则f(t)==(at-a-t).(2)证明:∵f(-x)=(a-x-ax)=-(ax-a-x)=-f(x),∴f(x)为奇函数.(3)证明:设x1、x2∈R,且x1<x2,则f(x2)-f(x1)=[(a-a-)-(a-a-)]=;(a-a)+a-a-(a-a)]=(a-a)(1+a-a-).若0<a<1,则a2-1<0,a>a若a>1,则a2-1>0,a<a,∴f(x2)>f(x1).∴y=f(x)在R上为增函数;.∴f(x2)>f(x1).∴y=f(x)在R上为增函数.综上,a>0,且a≠1时,y=f(x)是增函数.当堂练习:1.A;2.A;3.B;4.D;5.D;6.0;7.;8.[0,2];9.1<a<2;10.;1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第一个集合中,x≠0,第二个集合中,知道y≠0,∴第一个集合中的xy≠0,只有lg(xy)=0,可得xy=1①,∴x=y②或xy=y③.由①②联立,解得x=y=1或x=y=-1,若x=y=1,xy=1,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若x=y=-1,则xy=|x|=1,从而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①③联立,解得x=y=1,不符合题意.∴x=-1,y=-1,符合集合相等的条件.因此,log8(x2+y2)=log82=.()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12.(1)解:=,当时,而得,所以当时,y有最小值;当时,y有最大值3.(2)由已知,=13.由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知它是奇函数,得f(x)+f(-x)=0,即,得m=-1;(2)由(1)得,定义域是,设在,得上单调递增.,所以当a>1时,f(x)在上单调递减;当0(2)对任意的x1,x2∈M,且x1≠x2,则有x1-x2≠0,x1≥0,x2≥0.∴|g(x1)-g(x2)|=|-|=<|x1-x2|.∴y=g(x)为利普希茨Ⅰ类函数,其中a=.()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2对数函数教案课题:§2.2.1对数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如灵****姐姐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