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共五则) 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学情分析】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方案③: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P.73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活动4【讲授】气温“气温”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定两部分内容。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读教材P.73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过渡: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或者用人体对冷、热的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测量,引出气温的测定。)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4“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活动5【讲授】世界气温的分布1.教师说明等温线的含义: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叫等温线呢?(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在此,也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2.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四是看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五是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3.知道了怎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中第1个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活动6【讲授】主要的降水类型1.降水及形成的条件①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那么,大气中的水汽为什么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呢?(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7活动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尝试解释降水形成的条件)②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得出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

梅雪****67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