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胃肠病用药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胃肠病用药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2.3万字
约34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胃肠病用药总结.docx

胃肠病用药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胃肠病用药总结

第一篇:胃肠病用药总结总结胃肠病用药一、按发病原理指导用药首先应该从胃肠病及其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来考虑用药规律。1.胃纳脾运,胃气为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并有磨谷之功,脾司运化食物及水湿。在消化过程中,以脾胃气机之升降共建其功,脾胃以此堪称人体气机的枢纽。正常时是“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如升降反常是为病态。胃气不降可发生噎膈、脘痛、嘈杂、便秘、下痢;胃气上逆,可发生呃逆、呕吐、反胃、吐血、食积。脾气不升,则脘闷、食后困倦、思睡、腹胀、四肢无力、消瘦、腹泻;脾气下陷,则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陷、大便滑脱不禁等。《临证指南医案》曾概括脾升胃降之论,指出其治疗机要是:“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祥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云按》)再从治疗技巧来说,“脾胃贵在调,胃贵在养”。胃虽然是腑,但非属一般。《内经》以“胃气为本”,金代医家张洁古以此提出养胃气之说,他的继承者以此进一步提出了“脾胃学说”。而清代叶天士认为李东垣只重视脾而忽略了胃,重视温补而忽视滋补,他再次强调脾胃并重,使脾胃的理论更为完整。2.脾胃居中,关联五脏。脾胃居人体腹中,属中焦。人所需要的饮食养料全赖于脾胃,故脾胃又号称“中土”。《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之气正常,才能有消化吸收,“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其他诸脏腑的强健皆与脾胃相关。一方面,五脏六腑的疾患,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得到治疗。早在《脾胃论》中,李东垣就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至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代治疗脾胃病经验;从另一方面反向思考,提出了“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扩大了脾胃病的治疗思路。对于胃肠疾患,可以根据五脏相关的原理,分别从肝、肾、心、肺诸脏分析病机予以施治。《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如肝气疏泄失常也要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故肝病最易犯及脾胃,即临床常见的“木横克土”证。心病也可致脾病,如思虑过度则患心脾两虚证,当从心治疗;肾虚也可致脾虚,如脾肾阳虚的泄泻,可从温补肾命论治;肺之疾患,也可传入脾胃,一般“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家实可用白虎、承气辈,太阴脾虚证,用理中汤。3.脾旺四季,虚则受邪。按中医五脏主时的理论,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的脾脏,不仅长夏季节为当令之时,该时多发生胃肠疾患,就是在四季中,也有待于脾胃之气来资助。《内经》关于脾胃对季节配布理论,除“脾主长夏”之说外,还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指出每个季节也都有18天为脾胃的当令之时。从实际情况看,一年四季都有胃肠病的发生。在各季节中,脾胃虚实可致病。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元气不足引起脾胃虚弱是脾虚致病的常见原因。而水湿邪致病,除多发于长夏外,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脾胃除是气机升降中枢外,也是调节体内燥与湿的中枢,脾胃调节燥与湿,可以用“脾燥胃湿”四字概括,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土宜润,便归于平。(《医学读书记》)”脾喜燥恶湿,胃喜湿厌燥。当脾胃调节湿燥功能障碍,便生湿燥之患;反之,如湿燥之太过与不及,也致脾胃之患。湿的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湿浊饮之类,皆可致胃肠病。从现代医学而论,痰湿浊饮之邪,包括理化和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这也说明,胃肠疾患,在用药时除考虑季节因素外,还应该从痰湿浊饮等特征选择药物。4.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胃肠痛,受饮食因素影响最大。凡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不洁净,皆可致胃肠疾患。《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李东垣提出脾胃病的两大因素“饮食劳倦”,饮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老年人和小儿,饮食因素尤为重要。王冰说:“年之长者甚于味、、、、、、甚于味见伤于腑,故求之异也。”盖老人多自知体虚,急欲补养,甚于滋味,恣食甘肥,故脾胃首当其冲。小儿脏腑皆柔弱,而食少之幼儿脾胃素弱,易寒易热,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极易伤及脾胃,或致疳积,或消化不良。这一理论提示,治疗胃肠疾患,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重调理饮食,或选用调理饮食的药物。在药膳疗法中,也有治疗胃肠病的药膳,也可酌情运用。二、遵循治疗法则用药治疗法则是治则与治法的总称。治则是治病的基本的原则,《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称为“治之大则”;治法是治病的基本方法。对于胃肠病,其治疗总则包括温、清、攻、补四端;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也有的医家把温和补合并为一个“补”字,把清和攻合并为一个“通”字,用“通补”二字来概括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胃肠病用药总结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