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课堂提问.docx / 文档详情
课堂提问.docx 立即下载
2025-08-28
约1.7万字
约30页
0
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提问.docx

课堂提问.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提问

第一篇: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它的设计能比较直观、综合地反映教师的学科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①。”然而在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却存在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念(一)满堂发问、浅白直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培养同学们思维能力。但是,再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方法,设计的问题没有一点科学性,往往进行一些浅白直露的发问。看似一个问题,实则流于形式,学生根本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糊糊,晕头转向。记得一次公开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某位老师总共设计了几十个问题。如、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教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学生答:“有一条水沟。”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了?”学生答:“牺牲了。”还有同学随口说:“死了”……这样按教材内容推磨式的发问,虽然问得很多,但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的思考,那学生的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课堂提问并不能以问的次数的多少去评论,当然,我们也不反对教师课堂提问,但问题是否“问”的适宜、是否科学、是否有重点和层次性、针对性,关键是在情景中要有刺激思维的问题。(二)只有部分学生具备学习潜能,只提问部分学生闲谈之余,同事们经常说起自己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几乎都是异口同声。他们长叹自己班里只有少数学生还好,上课能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其他的都不行。像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提问他们,还不是耽误时间,一节课也讲不了多少,根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这种说法却正好反映出教师认为只有部分学生具备学习潜能,是教师无意地对学生学习好与学习差的划分,并且他们对学生的这些期望已经在学生身上变为现实。教师认为某些学生有学习潜能时,就给这些学生的回答以更多的支持和表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耐心。这种态度被学生感受到并做出相应的反映。这样给予高期望的学生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相信自己在学习上真的能行,于是在课堂中也善于表达;而给予低期望的学生教师眼中的差学生则会觉得自己在学习上的确没有潜力,倾向于自我放弃,于是在课堂中就沉默不语。这样,在短短的一堂课中,往往是那些好学生参与了课堂交流,而其余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于是,在课堂中,学习好的学生便成了主要“演员”,大部分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或“听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在课堂中就失去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其后果就是班里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了。(三)、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等于掌握了该内容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就能说明他已掌握该问题涉及的内容。这看似合理,其实不然。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后,教师就按照自己认为的答案获得过程进行见讲解。课后,当翻开学生的作业,会发现好多错误之处。究其原因是教师只在课堂中注重了结果,但忽略了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正确回答问题并不等于已经掌握了该问题,学生有时只靠猜测获得了答案,有时可能答案正确,但过程错误;而有时,尤其是集体回答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正确答案,但碍于班级环境的压力(如果不随声附和,老师和学生会小看他),对他人得出的答案加以附和,而其本身并未理解该问题。(四)、鼓励学生猜测在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老师提出回答有关对于错、是与否之类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便让学生去猜测。特别是代数学的老师,总是教给学生一些解题的窍门,如猜测。他们认为猜测不仅会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做题技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这种想法是极度错误的。首先,“直觉思维是根据对事物现象及其变化的直接感触而做的判断。它往往是在逻辑推理思维的多次运用和熟练后压缩、略去许多中间环节转化而成的。其结果是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或实践活动来加以验证的,这与没有根据的盲目猜测截然不同。”②虽然有时庆幸猜对,只是偶然的结果,如果题型稍加改变,那就无法去猜了。其次,对于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事物的计划性,组织性和逻辑性都较差,老师应该平时也要注重培养这些不足之处。然而,教师却鼓励学生做题猜测的方法,无疑是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无计划性,无组织性和无逻辑性的倾向,阻碍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五)、“我不知道”等于我不理解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回答“我不知道”的现象,而教师对此也往往很无奈。很多教师虽然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课堂提问

文档大小: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