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 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要义,是符合重庆农业农村实际的现实选择,是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原则(一)总体思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品种结构、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城乡一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支柱产业和优质名牌农产品,力争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特色效益农业高地。(二)主要目标。到2017年,力争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城乡一体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农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土地综合产出率提高50%,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左右,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三)主要原则。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市场导向,农民主体。围绕增强市场竞争力,生产优质、安全、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引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主体能动性,依靠农民群众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优化结构,效益为先。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科技支撑,强化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用现代科技支撑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突出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比较效益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尊重规律,保护生态。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促进资源利用减量化与再利用,推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农村生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二、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着力建设主城近郊都市农业示范区,拓展农业功能,突出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及设施农业、园艺农业。大力建设渝西现代农业示范带,强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平台建设,突出“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保障功能。加快建设“两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闲置资源,重点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特色农业。(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市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11个产业。粮油产业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高产创建,实施错季发展、轮种轮植,充分挖掘增效潜力。柑橘产业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集中连片发展,鲜食与加工品种相结合,重点发展晚熟柑橘,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蔬菜产业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有机蔬菜,确保市场供给,扩大精深加工,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产业要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推广适度规模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优质肉牛、肉羊、肉兔、土鸡为主,推广种草养畜及健康养殖模式。要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类江、河、库、塘、池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各区县(自治县)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合理确定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有特色的重点产业。(三)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思路,建设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到2017年,优质中稻、豆类、玉米、专用马铃薯、油菜等生产基地占粮油播种面积的比重超过80%,建成优质粮油品种良繁基地12个,优质粮油基地1000万亩。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基地、高山蔬菜基地、榨菜种植加工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亩,年产量1800万吨,蔬菜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优质肉猪、草食牲畜、家禽等生产基地70个。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一)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对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新增培育一批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力争3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引导扶持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

森林****来了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