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确叙写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很多老师所叙写的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两则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教学目标就值得商榷。案例1:《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设计1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案例2: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2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2案例选自山东教育网.2008年暑假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历史作业,2008年7月30日案例选自扬州市某一学校网的文章,2008年1月10日。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这两则教学目标的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多数老师也是按照这样的格式撰写的。与以往相比,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进步。第一,目标的确定以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为标准。两则目标的表述,先出示课程标准辛亥革命内容的学习要点,再表述教学目标,反映了以课程标准为纲的指导思想。相关内容的表述,无论是知识点的范围、还是学习要求大多没有超越学习要点的规定。第二,目标的分类基本规范。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每个方面提出1—2条要求。改变了过去分类名称混乱、内容臃肿的毛病。第三,多数句子采用“行为动词+名词”的表述方法。这说明多数老师经过新课程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已经基本掌握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叙写方式。但是,当我们以行为目标陈述的要求对照相关的表述时仍然可以找出一些毛病。众所周知,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种能够传递确定意义的句式,这就是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这种句式一般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惟有综合了这四个要素的陈述方式,才能使有关内容的呈现,在把握其方向、程度和范围的意义上更为明确和具体。“行为主体”,特指学生,而不是教师。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其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实际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句式中,为行文方便通常省略主语“学生”,可称为无主句。案例1、2均采用无主句的方式陈述,但受传统的影响,句式中大量使用“发展学生”、“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促使学生”和“教育学生”的表述。其省略的主语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实际上,这不仅仅是词汇运用的问题而是教学观念的问题。旧的观念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师的目标,而不是学生的目标。“行为动词”,必须是有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明确指向的,否则就难以在教学实践中照着做。即使做了也难以测量,不知道有没有实现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目标部分,案例1以“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为标识,案例2连这样的标识都没有。采用单纯罗列知识点的方式,既容易误导教学去适应“应试”的需要,又不能清晰地、有效地提供“标准”。在其他部分的目标陈述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较为笼统和模糊。如“培养„„”和“教育„„”等术语,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可测性和可比性差。这样设置的目标,不便于实际教学时的把握和评价时的运用,没有实际的意义。“行为条件”是为了影响、导向学生应有的学习结果而特设的限制或范围,也是评价必然要参照的依据。案例1、2所表述的目标,大多没有陈述通过怎样的过程或手段实现预设的结果。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一吃****春艳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