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docx 立即下载
2023-12-07
约2.1千字
约7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docx

统编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文言句式是读懂文言文的很重要因素,本文一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梳理常见的文言句式,便于理解记忆。一、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兰是女郎。”“问今是何世。”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1.在主语后加“者”表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1)A者,B也。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缘故,是因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A,B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3)A,B。无标志,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秦,虎狼之国。2.用“乃”“则”“即”“因”“皆”“悉”“”必(副词)/“是”“此”(代词)/“为”/“非”(表否定判断)等词语表判断◇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此物故非西产。◇此亡秦之续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实为狼狈。◇此天子气也。二、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一)1.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不者,若属皆且为(刘邦)所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见犯乃死,重负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用“被”表被动◇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二)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意念被动句)◇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戍卒叫,函谷举。◇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三、倒装句(一)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不知人也。②古之人不余欺也。③秦人不暇自哀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①项王曰:“沛公安在?”②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3.通过“之(是)”提宾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孤臣唯命是听。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②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二)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中之定)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④至于怨诽之多⑤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之定者)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马之千里者。3.“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4.中心词+数量词①尝贻余核舟一。为人五,为窗八。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三)状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介宾结构后置”。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③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①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②请买其方(以)百金(四)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①(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②(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文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①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②(∧走)五十步笑(∧走)百步。3.省略宾语①欲苟顺私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统编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