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注重语文课堂问题的质量在听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问题模式:我喜欢的句子是,它运用了(修辞、表现手法、感官等),这几乎成了一个万能的阅读答题模板,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这样上。这种做法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学生品味赏析一些零碎语句,学生学会赏析句子的一些模板和套路,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这种方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很难形成整体与局部的思维关系,他们只是盯着一个个零散的句子,很难发生深度思考,很多时候都是在句子表面滑行,一直在重复着答题的模式和套路。学生也不太关注句子的语言形式,也不太关注句子的真正妙处,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不用其它的形式来表达,究竟言语形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不同?因为教师这方面思考的少,学生也就更无法深入探究了。比如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第1个问题: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如果把“不由得”删掉,句子有什么影响吗?第2个问题:作者描写这么美的紫藤萝,那作者内心一定是欢愉的吗?你怎么理解?第3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树?删除这一段如何?第4个问题:这篇文章作者写紫藤萝是写作的主要目的吗?第5个问题: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把“不觉”删除,有影响吗?这些问题是本节课的基本问题,是从宏观上把握文本,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慢慢地再从微观上探究,这样就形成教学上的整体到局部,宏观到微观的探究,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比如第3个问题,教师一般的问法是插叙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差别?第1种问法更贴近学生的阅读体验,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能使学生从整篇结构上去思考,作者安排这样写作的意图。我们直接问插叙的作用,就会使学生直接进入答题模式,答题模式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徘徊,甚至有的学生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他感觉很迷茫,对于“作用”这个词并不太理解,这种问法并不接地气,远离学生的真实阅读体验和理解。所以第1种问题是接地气的,学生愿意去思考,学生还可以把这一段去掉,感受删除的效果,感受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这样的阅读体验,才能使学生深入文本,体察文本之妙,体察文本之情,才会真正懂得这一段的用意,从而打通整篇文章的脉络。很多阅读问题的解决不是直接完成的,而是采取一种曲径通幽的方式,经过几次语言的深入探究,经过几次语言形式的深入探究,学生才会把握文本的意义,否则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平行滑过,对课堂来说,这是一种低效,也是一种伤害。
Ta的资源

13****13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