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立即下载
2023-12-20
约2.4千字
约6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课前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背影》、《春》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2.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听录音,校正字音自主学习1.本文描写荷塘景色的是哪几段?第4段:月下荷塘第5段:塘上月色第6段:荷塘四周景色2.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点明心境,交代缘由。第二部分:2-3小径漫步,抒发感受。第三部分:4-6荷塘月色,景语情语。第四部分:7-9江南采莲,向往崇敬。第五部分:10游完进门,回归现实。3.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心里颇不宁静(本文文眼)4.找出每一部分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把握作者的心情变化。5.课文的线索是什么?A.作者的行踪.B.作者思想感情.合作探究:1.作者找到宁静了么?找出每部分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2.研读第二部分,理解以下句子。“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是不是有点矛盾?“热闹”与“冷静”,“群居”与“独处”形成对比,整个句子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不被理解而产生的淡淡的哀愁。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便觉”只是主观感受,这“自由的人”的片刻的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本句说明作者想躲开恼人的凡世,求得短暂的安宁和自由。3.从荷塘月色联想到江南采莲,是否给人以突兀之感?不突兀离开荷塘后,作者重新回到寂寞。此时他想起了“江南采莲”,一方面他生于江苏,江南是他的故乡,更重要的是,采莲是一种“热闹”、“浪漫”、“有趣”的景象。作者在现实中无法摆脱苦闷,转而借助想象,沉醉于想象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种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怀念和愿望无法满足的遗憾。4.回忆江南采莲旧俗和引用《采莲赋》《西洲曲》的文字,有何用意?文章既有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也有对江南采莲的联想。前者是自然风景,后者是风俗人情;前者是实写,后者是虚写;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幻;前者是信目即赏,后者是驰骋想象。作者有意识地把所见的荷塘月色与所忆的江南采莲进行对比,把苦闷黑暗的现实和热闹风流的六朝进行对比,把孤独寂寞和自由欢悦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展示自己的爱憎,从而打开心灵的窗户。5.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回到家中,“什么声息也没有”,与开头的环境相比,此时更加死寂。作者的忧愁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陷入更深的寂寞与痛苦。一方面在结构上与开头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内心的“不宁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体会语言特色2.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赏析语言艺术。合作探究找出描写荷塘月色景色的段落,品味其中的美。(三段各写了哪些景物?用了那些生动传神的词语?用了哪些手法?景色特点如何?)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这些景物按照由上而下,由近而远,由静而动的顺序排列手法:比喻,拟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作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嗅觉中感到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细柔飘思婉转渺茫的歌声去感受、品味,将荷香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的特点形象丰富地表现出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香味和歌声相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和听觉相通第五段景物分析“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用“泻”字写月光,好不好?能将“泻”用为“照”或“淌”吗?“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的比喻,又化静为动,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照”字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效果。而“淌”虽有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来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继续赏析第五段出现的动词“浮”、“洗”、“画”字“浮”这个动词把水汽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洗”字写出了雾之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十四课《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